当前位置:首页 > 智育在左,德育在右!
智育在左,德育在右!
——当前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11级对外汉语专业 王虹 201113000521
【摘要】: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教育要培养的人会有不同的规格要求。基于我国当今的教育目的?,近年来,国家和学校投入了大量资源,可是往往实际效果不佳。这其中不乏很多原因,比如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现实环境和社会风气的极大影响等等。然而对于这些问题,势必要有一些有效的对策,像是从学校的改革着手,转变德育观念,增添新内容;加强行为规范的管理,树立正确“三观”;开展心里健康教育,营造心里健康环境;优化育人环境,构建良好德育教育体制等等。德育教育是关系到能否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 【关键词】:教育目的 ;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对策;德育教育
【前言】:我国当今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现今“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已然成了教育的一大问题。
一、当前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大意义
德育也称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它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一)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道德支持和道德保障。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的道德状况。 (二)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
对于青少年来说,道德教育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不仅是他们的人生基本需要,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素养,决定了他们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积极、正确地引导和提升他们的道德需要,为他们的道德发展以及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拥有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幸福的人生。
(三)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德育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并为其他各育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方向,它们共同服务于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丰富个性的形成。 二、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教育要培养的人会有不同的规格要求。基于我国当今的教育目的,近年来,国家和学校投入了大量资源,可是往往实际效果不佳。这
其中不乏很多原因,比如重智育,轻德育;现实环境和社会风气的极大影响等等。 (一)德育教育被轻视。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教育的投入成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然而同经济的高速增长相比,这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可以说是对教育的重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更是如此,一直以来我们都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历和文凭,却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教育,目前很多考试都是一卷定终身的情况,导致“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在短时期内很难有太大的转变。这样,一个学生只要有好的成绩就可以考进一所理想的学校,就可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却没有多少人会真正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社会不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就不足为奇了。学生就放任自流的发展着。
(二)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就拿我们的德育经历来说,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到中学的政治课再到现在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我们总是看着别人的例子,却很少有实践经历。这也就使得德育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融入社会生活中。 (三)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塑成。
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但是现在的德育教育往往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部分学生出现理想淡漠,心灵脆弱,重利轻义,待人冷漠,缺乏真情和爱心,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这就使德育成了纯粹的行为训练,长此以往,必将会使德育教育成为一个没有内容的空壳子。 (四)德育变的形式主义。 当前,德育形式化主要表现为德育量化的滥用,不少学校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评判标准,比如做好事加分或给小红花,做坏事减分或者给予处罚,期末的考评会给出德育的最终结果。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变成一个外观很好看的空架子,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填充其中。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对于学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势必要有一些有用的对策。 (一)从学校的整体改革着手,增添德育新内容。
要想进一步改变德育被忽视的状况,就得先从学校的整体改革入手。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思想和实践相结合,不只是在书本上展现给学生,不能仅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还要增强德育的实施。 (二)加强行为规范的管理,树立正确“三观”。
学校在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同时也要加强行为规范的管理,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比如我们在入学时都会收到学生守则,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还有要在良好的氛围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让学生从活动中收获知识,也即寓教于乐,把德育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 (三)构建良好德育教育体制。
构建良好德育教育体制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每一个家庭和全社会的责任。要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比如老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
家长应做好孩子的榜样,社会要给予鼓励和支持。简单的说来就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总之,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服务于社会需求,在当下的社会形态要起到积极作用。不仅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还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我国现今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可见这五个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把这五个部分合在一起比作一只鸟,德育和智育是鸟的两只翅膀,体、美、劳则是鸟的肉身,更进一步的说就是智育在左,德育在右,两个翅膀,少了哪一个都这只鸟都飞不起来。德育同智育一样重要,当然其他的三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在的教育总是重智育轻德育,这使得教育这只“鸟儿”怎么也飞不起来,更别提飞多高了。智育在左,德育在右,它们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其他三方面亦是如此。德育教育是关系到能否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只有全面坚持和贯彻我国的教育目的,才能充分的发挥教育目的的指导作用。
注释:
?我国当今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王枬.教育学—行动与体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蔡郭秦.当前我国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EBIOL].http://html.study.teacheredu.cn/el/proj_114/article/37001/428551.htm,2013-07-1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