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版本1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版本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3:36:34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一、教材分析

本节围绕有机物的核心原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展开逐层剖析,通过系统介绍同分异构现象,使学生明白有机物为什么种类繁多。本章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由此揭示出:同分异构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掌握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

会判断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2)通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3)碳价四面体学说的确定过程,激励学生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及同分异构体的确定。 难点:有机物的表示方法及同分异构。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甲烷、乙烯和苯的结构,可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研究每类有机物的结构特点的基础,进而为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奠定基础。对于同分异构体的确定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有困难。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现象。

2.教师的教学准备:有机物模型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3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

仅由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至今只发现了两种:H2O和H2O2而仅由碳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却超过了几百万种,形成了极其庞大的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家族”,这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关。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甲烷的立体结构.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甲烷的分子结构为是什么是正四面体形?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 阅读资料卡片,了解键长、键角、键能。多媒体播放科学史话。 (2) 分组利用模型组装甲烷分子。

(3) 讨论甲烷分子中的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有分别有几种结

构?是否都是正四面体结构?如何证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 搭建乙烯、乙炔及苯的结构,总结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课堂实录) ,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使学生通过模型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及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探究二:有机物的同分异构

(1) 探究含有5个C的烷烃中C原子的连接方式? (2) 分组组装模型,总结方法

(3) 利用以上方法试写出C6H14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并总结减链法的规律。 (4) 探究C4H8的属于烯烃的所有可能的结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 试写出C2H6O的可能的结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6) 总结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 探究三:如何来表示有机物的结构

阅读资料卡片,思考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有什么区别?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物了解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了解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及类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及严密性。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那么,如何来辨认众多的有机物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机物的命名。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有机物是如何来进行命名的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1.分子式

4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

2.电子式 3.结构式 4.分子构型

(二)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二、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碳链异构

2.官能团位置异构 3.官能团异构

三、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利用模型来直观地认识了解有机物的结构及同分异构,学生认识深刻。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问题讨论2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5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

第一章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 教材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1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即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掌握命名原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与芳香烃等,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理解烃基和常见的烷基的意义。

(2) 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

式。

2.能力目标:

(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

(2) 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体会物质与名字之间的关系;练习书写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 (2) 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

(3)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难点: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命名与结构式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知道有机物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连接方式不同,有机物分子中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虽然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本节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不大,重点放在新知识的详细讲解与巩固练习上。 五、教学方法

1.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由教师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还可以由教师列出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和对应的系统命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规律。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通过实际应用逐步形成有序性思维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内容,填写预习学案、思考与练习,找出疑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练习。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多媒体教室,球棍模型,两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一、教材分析 本节围绕有机物的核心原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展开逐层剖析,通过系统介绍同分异构现象,使学生明白有机物为什么种类繁多。本章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由此揭示出:同分异构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掌握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 会判断有机物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