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台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基于同伴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3)、对心理委员填写的《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汇报表》和《心理问题学生汇报表》中的“班主任意见”栏,写上意见并签字。
(4)、对获奖的心理委员记入学生档案。 (四)心理委员开展的工作
班级心理委员的主要工作分两个层面:一是心理健康层面。即维护全班同学的心理健康,预防和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保证同学的心理安全;二是心理素质拓展层面。即面向全体同学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优化、提高同学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1、心理健康层面工作 (1)汇报本班的心理状况
①、定期报告。平时负责收集本班同学心理方面的信息,掌握本班同学心理健康状况,每月定期向班主任、心理辅导室报告班级学生心理状况,并填写《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汇报表》,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角度对本班同学的心理状态进行报告。
②、危机事件及时反馈。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班主任、年级组联系教师反馈情况,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③、异常行为和心理困惑及时报告。平时多关注和了解同学的情绪、生活和学习等情况,关注同学中的异常行为和心理困惑;开展班内“同伴心理互助”,经常找同学聊天、沟通,倾听同学心声;及时发现同学中的异常行为和心理困惑,并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趋利避害。并填写《心理问题学生汇报表》,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
(2)、开展“助人自助”活动
心理委员既是一个心理上的助人者,也是一个心理健康的自助者。
①、有效地化解同学的心理困惑。心理委员的优势是能够与同学保持零距离的接触,能最直接地体验和了解同学的心理感受与心理问题,并采取措施及时化解同学的心理困惑,顺利渡过心理难关。有了心理委员学生的心理困扰发生率大幅度降低,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使班主任工作轻松了许多。正如心理委员们所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去接近同学,通过跟他们沟通和交流,从而发现他们因学习、生活和情感等产生的心理问题,用我们所学的心
13
“基于同伴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理知识,去慢慢开导他们,使他们走出困惑和阴影。”
②、调节学生情绪。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心理委员”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及时关心和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周边营造温馨和谐的小环境,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中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因为同学间的沟通比师生间的交流更为顺畅,有些问题能迎刃而解及时得到解决,并且解决的办法也更易被接受,所以“心理委员”成了观测和调节学生情绪的小哨兵。 (3)、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工作
①、引领本班有必要接受心理辅导的学生,适时接受心理辅导。尤其是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同学和性格孤僻、家庭情况复杂、经济贫困、纪律观念淡薄、学习困难的同学。
②、将学校各种心理讲座、心理协会活动、团体辅导等活动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本班每个同学,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4)、撰写班级心理活动工作计划和小结
每学期初根据本班的心理状况与班主任老师一起制定“班级心理活动工作计划”。期末进行书面“班级心理活动工作小结”。
2、心理素质拓展层面工作
班级心理委员是校园的“心理使者”、“阳光使者”和班级的“当家人”,是同学的知心朋友。
(1)、组织和策划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活动
①、协助班主任教师上好本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行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代表”职责。
②、组织策划班团活动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如在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期间,各班心理委员和班委一起组织、策划主题班会,如高一(4)班——《与朋友同行》,高一(5)班——《友谊万岁》,高一(10)班——《深海情谊》等,寓教于乐,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同学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③、策划班级的“心理园地”墙报。学校对各班的黑板报进行打分评比,纳入文明班级的考评中。
14
“基于同伴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④、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心理活动,推动班级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和健康的人际关系。如组织自信训练、团队精神训练、人际交往训练、自我开发训练、考试焦虑训练等。常用的方法有角色扮演、团体讨论、专题报告、行为训练、游戏活动、心理剧、参观访问和影视观赏等。
⑤、组织本班同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健美操、跳绳比赛、拔河比赛、中秋联欢等。
(2)、组织、策划本班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
在“活动周”中,组织和策划本班的主题班会,协助班主任开设心理辅导公开课、组织参加学校的各种比赛活动、橱窗黑板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等。 (3)、开展心理健康调查
在全班开展心理调查,对有需求的同学进行个别心理辅导,解决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改善班风、学风,从而促进同学成绩的提高。
六、研究成果
(一)初步形成了“模式”的基本思想,并在实践中完善
1、“基于同伴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因为心理委员能及时了解同学的心理动向,能有效地解决同学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真正满足同学的需求,也能使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及时被班主任和学校所掌握,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桥梁与纽带作用。
2、“同伴教育模式”,是为了提高全班学生整体心理素质水平。班级心理委员,积极有效的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的宣传和辅导,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有效提高心理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保护、自我管理的意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达到提高全班学生整体心理素质水平的目的。同时也构筑了学生与心理辅导教师的桥梁,由心理委员及时把需要提供心理辅导、帮助的学生汇报给心理辅导教师,使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够解决在萌芽状态。
3、“同伴教育模式,是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的防控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拓展。设立心理委员,一方面是为了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校心理健康监控体系,目的是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
15
“基于同伴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做到提前防范、及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另一方面是为了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通过开展各种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健全人格。
(二)构建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加强了队伍建设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和发展为主,重视建立学生心理互助机制,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每一位学生。心理委员的设立构建了我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老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四级、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防护)网络体系,是我校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机制中最贴近学生的一级,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进一步加强了队伍建设,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班级心理委员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队伍,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力量,必将提升我校学生的心理素质,营造和谐、健康、团结向上的校园气氛。具体见下表:
班 主 任 心理委员 心理辅导教师 (三)提升了我校学生心理素质,并促进其潜能的开发
班级心理委员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学会心理调适,寻求心理发展,培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陶冶情感情操,磨炼意志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在班级中完善了朋辈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学生之间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及时调适,及时自我保健,提高学生
16
校 长 室 政教处团委 教 研室 心理咨询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