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活用水拟从下游4#渣场冲沟接引,生产用水从金沙江中抽取。
3、供电条件
本工程施工用电前期使用由xx县供电局提供的10kv施工供电接线点接引。
3.2施工场地规划
施工场地的规划布置根据合同文件所提供的场地情况,按施工需求及使用功能的不同进行规划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见图3-1。 3.2.1 生活福利、办公设施场地规划
进口上坝支洞下游公路边布置进口工程队生活营地。在隧洞出口下游1公里右岸平坡地段,布置本工程施工项目部的主生活、办公营地及出口工程队的生活营地。
3.2.2 生产辅助企业场地规划
本工程所有生产辅助企业布置于场内平线公路末端平坡地段集中布置,主要布置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混凝土预制场、仓库、汽车修理修配间、停车场、混凝土拌和站、临时砂石骨料系统等设施。 3.2.3 存弃渣场规划
1、渣场布置
本工程开挖总量共计约33万m3,其中明挖20.6万m3,石方洞挖12.4万m3。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条件,本工程有用料运至现有平线公路末端冲沟堆存,后期用于本工程及其它工程砂石骨料生产,无用料垫路至4#渣场堆存。
2、渣场管理措施
(1)弃渣过程中的有用料和无用料应分开堆存,确保有用料的回采。 (2)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按有关规定向业主提交详细的存料和弃渣计划,并严格服从业主和监理的管理和协调。
(3)整个弃渣过程在监理工程师的统一协调下,按规定的填渣时间、填渣方式、坡面保护、表面排水及堆渣要求进行堆存,严格服从专门人员的调度指挥。
(4)合理布置弃渣道路,协调、组织好车辆进场、卸渣、出场及场地
平整的工序循环,减少施工干扰。
(5)在弃渣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及时组织做好防护措施的施工;最终的渣场表面形成后,按设计要求做好地面排水设施。
3.3 施工交通布置及规划
施工交通的布置以现有道路和永久道路相结合,以满足施工要求为原则进行布置和规划。
以现有的业主提供的场内平线公路及本工程所需的施工道路等实际条件进行规划,以业主提供的场内平线公路为主干线,新建场内平线公路至xx隧洞出口的1#施工道路、至4#渣场的2#施工道路以及场内平线公路在上坝支洞口降坡改道的3#施工道路。场内平线公路需进行拓宽和加固。做好道路的保养及维护。
具体施工道路布置见下表所示。
表3-1 主要施工道路特性表 道路名称 场内平线公路 1#施工道路 2#施工道路 3#施工道路 起~止点高程(m) 最大长度路面路面 纵(m) 宽度 结构 坡 承担任务 备注 已有(需拓宽、加固) 设备、人员进场和材料、物资运输 出口洞挖和出口明1165~ 挖出渣 1200 洞挖和出口明挖出1200~ 渣 1170 上坝支洞及隧洞上1233~ 游段出渣 1228 以现有公路特性为准 12% 1000 5m 泥结新建 碎石 新建、大泥结1200 6.5m 量为垫碎石 渣形成 150 8 新建 3.4施工风、水、电及通讯系统布置 3.4.1 施工供风
据现场情况并结合施工作业面分布及施工强度特点,施工供风采用固定集中供风及移动供风两种方式,在上坝支洞口及隧洞出口各设置1个固定式压气站。
上坝支洞进口压气站采用2~3台20m3电动压风机,隧洞出口压气站采用2~3台20m3电动空压机,备用一台20m3电动压风机。各压气站的供风容量均按满足进口及出口隧洞开挖同时工作进行配置,系统总供风能力为80m3/min。
前期临时道路的开挖施工采用6 m3/min柴油空压机4台移动式供给,供风容量为24m3/min。隧洞出口明挖施工采用电动空压机及液压钻自带的压风机供给,供风容量为40m3/min。
施工供风系统布置、压气站设备配置特性见下表。具体布置详见附图。 表3-2 施工供风系统布置特性表 编布置位供风量 号 置 (m3/min) 1#压上坝支40 气洞洞口 站 2#压气站 隧洞出口 供风管路布置 供风主管采用DN150钢管,管长600m,支管采用DN50接引到用风机具。 供风主管采用DN150钢管,管长500m,支管采用DN50接引到用风机具。 供风范围 承担上坝支洞及上游段开挖工作面的所有施工用风。 承担临时施工道路的石方开挖、出口明挖和支护、隧洞出口隧洞开挖工作面所有施工用风。 40 表3-3 压风设备置特性表 压气站 总容量编 (m3/min) 号 1#压40 气站 2#压20 气站 功率(kw) 单机排气量 数 压风机型号 备注 (m3/min) 量 单合机 计 VHL-20/8(电2135 270 20 动) 台 寿力750H(柴1 备用 油) 台 40 移动24 供风 合 104 计 3.4.2 生活及施工供水
VHL-20/8(电动) WY-6/7-A(柴油) 20 6 2 台 4前期移台 动供风 8 台 本工程用水部位主要有边坡支护及洞内施工、混凝土拌和站、砂石系统、辅助企业以及生活用水等。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拟将生活及施工用水分区域进行规划布置,即:1#水池主要供上坝支洞进口用水;2#水池主要供隧洞出口、生产生活区、砂石骨料生产系统、拌和系统、综合加工厂、机械修配厂及设备停放场等用水。供水水源均考虑利用山涧水及抽取江水相结合。
供水系统特性见下表,供水系统设备见下表。 表3-4 供水系统特性表
布置高容量 供水主管 水池名称 用途 程(m) (m3) 规格/长度 1#接力水1200 20 池 上坝支洞施工区施工用水 DN50mm/750 1#蓄水池 1265 40 2#接力水隧洞出口施工区、生活用水、1190 20 池 生产辅助企业、混凝土拌和站、DN50mm/900 2#蓄水池 1245 140 砂石系统用水 表3-5 供水系统主要设备表 泵站 名称 功率设备 单数(kw) 流量扬程型号、规格 名位 量 单合m3/h (m) 称 机 计 备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