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一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一笔记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4 5:16:06

验主观是否符合客观(b)实践特点是普遍性与直接现实性,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这决定了实践能够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生活实践

二、人类社会的结构

1. 经济 (1)生产力 ①劳动者 ②劳动对象 ③劳动工具

(2)生产关系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人们之间的关系 ③产品分配形式 2. 政治 (1)政治法律制度 ①国家制度 ②法律制度

(2)政治组织设施 ①军队警察监狱法庭 ②政党政府机关 ③国家政权 3. 文化 (1)主体构成 ①个体观念 ②群体观念 (2)层次构成 ①社会心理 ②社会意识形成

(3)与经济基础关系 ①社会意识形成 ②社会意识形态 【公式】1. 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2. 人类社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3. 人类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 1. 社会存在决定意识

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存在的基础,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是人文交往产物,社会意识因人们交往而产生、发展、灭亡 ③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社会意识发展,社会存在发展到新的阶段,社会意识早晚也要跟着变化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是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有时超前于、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以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 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政治制度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①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和形式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经济制度 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

↑ 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 经济水平

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便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需要、性质和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过、

发展

②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表现为作用的方向、方式和效果等方面 ※ 人类社会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重点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或动力(现在人类文化成为发展文化),尤其强调生产力、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科学技术、人民群众的动力作用。 五、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1.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间接决定上层建筑,是社

会发展中的根本动力因素

2. 社会基本矛盾变化发展会引发其他社会矛盾产生、发展,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

发展

3.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社会动力的总根源。它从根本上影响、

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发展 六、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有效手段之一

2. 在某一社会形态内,当社会基本矛盾还不至于引起革命时,改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中的不合理因素会推动生产力发展 七、人类社会的规律

马克思最主要研究下面三条规律

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① 生产力状况决定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形式、反战

②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时就促进,不适合时就阻碍 2.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状况与发展

②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必须服从于经济基础状况与要求

3. 人类社会总是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

产主义社会,这样向前发展 八、人类社会的主体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主体是人民群众(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他们创造了社会的的一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他们既创造了精神财富源泉,又直接参与了精神财富

的创造

3. 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社会力量,他们是每次社会革命的主力军 九、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 群众观点

①坚持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③ 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 ④ 虚心向群众学习 2. 群众路线

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群众路线的引导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1. 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方法

对历史人物评价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不能用今天的标准过于苛求或赞美 2. 阶级分析

要将历史人物与其所属阶级联系起来,分析其阶级属性与背景 【判断“时势造英雄”】 1. 时势呼唤英雄 2. 时势锻炼英雄 3. 时势筛选英雄

4. 不管英雄多么卓越,他们都只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起作用 【原命题正确时说明理由模式:如同回答一个简答题】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基本认识

1. 资本主义的本质:维护有产者对无产者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文化奴役的社会制度 2. 资本主义的结构=经济+政治+文化=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3. 资本主义的原因:①私有制②追求剩余价值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

4. 资本主义的规律:马克思主要两个规律①剩余价值规律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规律 二、资本主义的起源

1. 工商业资本家的来源:①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的条件好的作坊主②商人与高利贷者③封建社会末期的地主、贵族④各种渠道富裕起来的人

2. 雇佣商人的来源:①手工作坊里的帮工及学徒②破产的作坊主③城乡的穷人 三、劳动价值论

1. 价值的本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2. 价值的来源:价值来源于劳动

3. 价值的衡量标准:商品中包含多少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4. 价值的原因:因为商品中有劳动

5. 价值的结构:商品的价值可分为价值与使用价值

6. 价值的规律:①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追寻等价交换原则 四、价值规律的作用

1. 积极: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社会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与优化

②自发地促进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最终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 自发地调节社会的分配 2. 消极作用

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 ②可能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④ 可能导致生产比例失调,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五、剩余价值论

1. 本质: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工人工资的那部分价值

2. 结构或来源(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形式) 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或增加劳动强度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实践,相对延长剩余劳动实践来生产剩余价值 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①生产社会化表现为

(a) 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了,生产过程成为许多人协同进行的社会化大声 (b) 各个企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在加强

(c) 社会分工在不断扩大,生产范围从一个企业扩展到一个国家,乃至世界

②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表现为: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 ③ 生产出的商品完全归资本家占有 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 本质:经济危机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2. 结构或表现: ①大量产品积压

②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 ③许多金融企业盗笔

④ 整个经济社会生活一片混乱 3. 根源或原因

马克思认为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表现为: ①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

②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4. 周期性或规律

一般包括经济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八、商品二因素 价值与使用价值关系

1. 区别: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②价值指包含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③二者相互排斥,一个人不可兼得价值与使用价值,要取得一个就必须放弃另一个

2. 统一:作为剩余价值,必须同时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中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

1. 早期自由竞争阶段 特点:基本上没有垄断

2.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垄断”指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与联合,操纵或控制商品价格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4. 经济全球化阶段 二、经济全球化

1. 本质: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一地区范围 2. 结构/表现:

搜索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一笔记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验主观是否符合客观(b)实践特点是普遍性与直接现实性,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这决定了实践能够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生活实践 二、人类社会的结构 1. 经济 (1)生产力 ①劳动者 ②劳动对象 ③劳动工具 (2)生产关系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人们之间的关系 ③产品分配形式 2. 政治 (1)政治法律制度 ①国家制度 ②法律制度 (2)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