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二语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巩留县高中教师同课异构大赛高二年级语文组樊文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和《论语》, 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2、学习通过对话和简单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析人物形象,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难点:
1、 孔子为何哂由?与点?
2、 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思考孔子的政治思想的教育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在孔子的家乡曲阜,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孔子的传说。据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怀孕后,多次与丈夫叔梁纥到尼山祈祷,求山神保佑生个理想的儿子。最末一次祈祷后行至山麓之时,即刻大雾迷蒙,凝雾为雨,瞬间雨止,眼前竟隐约出现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颜征在顿觉腹痛,叔梁纥忙将她扶入殿堂。不多时,孔子便在仙乐声中降生。立时雾散景移,眼前仍然是一片荒野。颜征在从昏迷中醒来,见生一个男孩,喜出望外;但仔细一打量,却见孩子头顶似反盂,中低四旁高,且眼露筋,鼻露孔,耳露轮,嘴露齿等,故称“七露”。叔梁纥以为生了个怪物,便把孩子弃于野岭。此时正值炎夏,孩子躺在草地上热得直喘粗气。天空盘旋的老鹰看见了,忙用翅膀给孩子扇风。黄昏时,从山上走来一只老虎,把孩子衔进山洞(即今夫子洞,又名坤灵洞),为他哺乳。第二天一早,一位老者上山打柴。老虎看见老者后,上前叼住他的衣服,这可把老者吓坏了,以为老虎这回肯定要把他吃掉了,连忙向老虎作揖,肯求老虎放过自己。老虎叼着老者的衣服往山洞这边走,没有丝毫伤害他的意思。来到山洞,老者看到一个
巩留县高中教师同课异构大赛高二年级语文组樊文文
孩子,就明白了老虎的意思,于是,连忙抱起孩子往山下走去。下山的时候,老者看到,老虎还向自己点头致谢呢。故人称孔子降生是“龙生虎养鹰打扇”。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来感受这位教育家的形象。 二、《论语》有关知识: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们编纂而成。孔子及其弟子的这些谈话,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三、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曾在鲁国做官后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未被采纳。晚年创办私学,致力教育工作,相传有“弟子三千,七十二人贤士”。同时整理了“六经”。 四、板书课题,解题。
《论语》中的篇章都没有标题,这一章的标题是编者加的,但它却概括人物以及中心事件,也就是四个学生陪一个老师闲坐谈话。据考证,当时孔子约60岁,子路约51岁,和孔子是同龄人,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大约18岁。谈话的过程也极为有趣。
巩留县高中教师同课异构大赛高二年级语文组樊文文
板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孔子)坐
51 39 31 18 60 (有教无类)
五、词句理解: (1)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词,因为。 毋吾以也 动词,认为。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动词,用、做。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介词,用。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介词,把。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语助,表时间、方位和范围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动词,任用
(2)乎
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词,比 摄乎大国之间 介词,在 异乎三子者之撰 介词,和、与 浴乎沂,风乎舞雩 介词,在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语气词,呢 (3)如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果 方六七十里,如五六十里 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
赤,尔何如 与“何”连用,即“如何”,怎么样 不动如山 像,如同 (4)而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巩留县高中教师同课异构大赛高二年级语文组樊文文
六、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 孔子问志。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 弟子述志。 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 孔子评志。 七、精析全文:
1、文章涉及到五个人物,文章对这五个人物都有语言描写。“言为心声”,我们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看看人物的性格?
子路: (板书:性格特点鲁莽、轻率、直率、信心十足)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 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远大,才能卓绝,直率、信心十足性格。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子路也有其弱点: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率尔而对”这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不谦让的一面。
冉有:(板书:性格特点谨慎、谦虚、说话很有分寸) 冉有是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的。此前子路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一个小国。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有抱负,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板书:性格特点十分谦虚、娴于辞令)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后才述志的。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话语,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 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才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 焉”。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 字,就可以看出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特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