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通辽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通辽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 A.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
B.长颈鹿的“长颈”是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形成的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青霉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因此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2.家庭保存水果,常常先使用保鲜膜覆盖,再放冰箱进行冷藏,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强蒸腾作用 【答案】D 【解析】
氧气是植物正常呼吸的重要因子,氧气不足直接影响呼吸速度,氧气少呼吸作用弱,氧气多,呼吸作用强.蔬菜和水果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影响蔬菜水果的储存时间.根据氧对呼吸作用影响的原理,在贮存蔬菜水果时就要降低氧气的浓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蔬菜水果的储存时间,保鲜膜包装的蔬菜和水果,保鲜膜内的氧气较少,抑制了蔬菜和水果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较少,因此可以延长蔬菜和水果储存的时间.因此盖上保鲜膜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呼吸作用.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蔬菜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解答时可以从氧气与呼吸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3.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 A.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B.迁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答案】A
【解析】建立的东北虎繁育中心以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保护;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属于就地保护;将捕杀藏羚羊的偷猎者绳之以法,属于法制管理。
B.增强光合作用
C.降低光合作用
D.降低呼吸作用
4.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的方式不同 B.由于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不同,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C.大树具有的结构层次有细胞、组织和器官 D.植物体逐渐长大主要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思考作答。 【详解】
A、动物细胞的分裂是细胞核最先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且每个细胞中各含一个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分裂是细胞核最先一分为二,然后在两个细胞核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将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所以,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的方 式不同:动物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植物细胞则是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A正确。B、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细胞分化只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改变,B错误。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大树属于植物,具有的结构层次有细胞、组织和器官,C正确。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所以生物体逐渐长大主要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D正确。 故选:B。 【点睛】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后均分,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5.关于下列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适于陆地生活 B.家兔有发达的盲肠,有助于消化植物纤维 C.家鸽体内有发达的气囊,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D.河蚌的外套膜能分泌形成贝壳,起保护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详解】
A、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于陆地生活,A正确; B、家兔的盲肠发达,适于植物性生活,有助于消化植物纤维,B正确;
C、家鸽体内有发达的气囊,气囊能暂时储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C错误;
D、河蚌的外套膜能分泌形成贝壳,起保护作用,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6.下面是几种植物、动物(水绵、桫椤、菊、蜜蜂、蛔虫、野兔、麻雀)的分类表解图,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的特点是体外有角质层 B.图中②、⑥分别代表蜜蜂和桫椤 C.④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 D.图中甲处应填写胎生,乙处应为分裂生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卵生动物有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有体内受精,也有体外受精;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2)蛔虫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属于线性动物;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3)生物学家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要仔细观察植物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从这些器官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详解】
A、蛔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因此①是蛔虫,故A正确;
B、蜜蜂有外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桫椤有根茎叶,靠孢子繁殖属于蕨类植物,因此⑥是桫椤,②是蜜蜂,故B正确;
C、麻雀属于脊椎动物,生殖方式为卵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因此④是麻雀,故C正确; D、脊椎动物的生殖方式分为胎生和卵生,所以对应的甲是胎生,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根据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或种子的有无,可以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所以乙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故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分类。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分类的单位与亲缘关系。 7.有关抗原和抗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使人体致病的外来物质都属于抗原 B.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只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D.抗原被清除后,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仍具有针对该抗原的免疫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详解】
A、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结合,故A错误; B、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B正确; C、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而且一种抗体只能受相应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即一种抗体只能针对一种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C正确;
D、抗体被清除后,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针对该抗原的免疫能力,不同的抗体留存时间不一样,D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抗体和抗原。理解掌握抗体和抗原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 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药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或真菌,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对真菌利用的是( )①制作酸奶 ②制作米酒 ③制醋 ④生产抗生素 ⑤制作面包 A.①②④ 【答案】B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