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佳期”;(2分)③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转徙幕府、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被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2分) 4.导学号 8720207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11分)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解析:AB(选A得2分,选B得3分。选C、D、E不得分)C项,“风雨不动安如山”是杜甫的诗句;D项,诗句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
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E项,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解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记事抒怀诗,可以根据诗人的行文思路,结合具体内容,按照“一件事抒发一样情感”的模式作答。
答案:①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2分)②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2分)③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2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送友人游河东①
项 斯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②晴见雁,槐驿③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注】 ①河东:指唐代时的河东道,在今山西省永济县。②湖波:指代作者所在的南方。③槐驿:指代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驿舍多种落叶乔木槐树。
(1)诗歌首联表现了诗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5分)
解析:首联写离别的哀痛。天刚拂晓,离别在即。“晓烛”写彻夜秉烛夜谈。几潸然,几度潸然泪下,是神态描写。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这里诗人形象地描绘了临别一瞬的凄恻容态,反映出朋友间的深情。为全篇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答案:诗歌首联表现了诗中人物离别时的伤感情绪。(2分)是通过人物临别之时的神态描写来表现的。(1分)天刚拂晓,离别的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2分) (2)诗歌颈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6分)
解析:颈联想象两地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上句写自己所在的南方,下句写友人旅居的北方,“湖波”句写诗人在南方看到雁归时希望友人能像大雁一样归来,“槐驿”句写友人在北方的旅舍中孤独寂寥的情景。这两句均为送别时的想象之景,是虚写。
答案:当秋季来临,晴日里看见湖中游雁时,诗人将想起远在北方的友人,盼友人能像雁一样及时南归;(2分)遥想友人在北方旅舍中过着凄清寂寥的日子,一定也会思念家乡亲友的。(2分)这一联融情入景,在送别时预盼友人早日回来,感情表达得委婉深挚,真切动人。(2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下阕写送别,均为虚写:其一,没有记写送别的场面,反而截取了往昔相聚的画面: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志同者相聚,满心欢喜;知音畅谈,无拘无束,温馨中含有几多的惬意自在。其二,用设问,想象朋友离别之后的情景: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秀美的山水陪伴着友人,可以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最后关注修辞手法的使用。
答案:①想象、虚写。前两句回忆二人当年的快乐时光,写出往昔生活的美好。(1分)②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2分)③设问、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2分)
(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6分)
解析:上阕以议论为主,是对朋友的劝解,希望朋友能直面得失,有好的心境。有两层意思:仕途中的顺与逆,生活中的荣与辱,如梦一样的虚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