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2017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故可表示为:
23
O;
(3)硝酸铵是由显+1价的铵根和显﹣1价的硝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H4NO3; 故答案为:(1)3SO2 (2)
18.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如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2 (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吸附色素和异味 .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要发生变化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会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
O (3)NH4NO3
【考点】电解水实验;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3)①根据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变化分析回答; ②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原理分析.
【解答】解:(1)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是正氧负氢,由图示可知,如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其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3)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过程中,分子质量和分子种类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会不变. 答案:(1)2;(2)吸附色素和异味;(3)①C,②不变.
19.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BCE ,属于单质的是 A ,属于氧化物的是 D .(填字母)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氧气和液氧属于同种物质,属于单质.氧气和臭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水和冰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过氧化氢和水形成溶液. 故填:BCE;A;D.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有CO2生成的化合反应 C+O2
CO2(合理即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32KCl+3O2↑
(3)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2H5OH+3O2【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2CO2+3H2O .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可).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CO2(合理即
(3)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故答案为:(1)C+O2
CO2(合理即可);(2)2KClO32KCl+3O2↑;(3)C2H5OH+3O22CO2+3H2O.
21.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氯化钠
(2)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失去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如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D (填序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依据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解答;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容易失去电子;根据图示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1)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物质;
故答案为:氯化钠;
(2)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 故答案为:失去;
(3)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故①②③改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④⑤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2.初中常见的两种元素X、Y的相关信息如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其单质甲是一种清洁能源 Y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甲的化学式 H2 .
(2)下列关于X2Y和X3Y+两种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 (填序号). a.质子总数相同 b.电子总数相同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3)A、B、C是由上述两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C 为分解反应.(“→”
表示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则A→C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
②则B→C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
(2)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求出X2Y 和 X3Y 两种粒子的质子总数、电子总数、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判断; (3)根据A、B、C之间的转化关系可判断A、B、C,可知A为水,A和C可相互转化,B可以生成A和C,可知A为水,B为双氧水,C为氧气,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根据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故甲为氢气,X为氢元素;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 (2)X2Y的化学式为H2O,X3Y+为H3O+:
a、X2Y的质子数=1×2+8=10,X3Y+的质子数=1×3+8=11,质子数不同,故a错误; b、X2Y 的电子数=1×2+8=10,X3Y+的电子数=1×3+8﹣1=10,电子数相同,故b正确;
c、X2Y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X3Y的相对分子质量=1×3+16=19,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故c错误; 故选ac.
(3)A、B、C是由上述两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C 为分解反应,可知A为水,A和C可相互转化,B可以生成A和C,可知A为水,B为双氧水,C为氧气: ①则A→C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
+
②则B→C的化学方程式 2H2O2故答案为:
(1)H2; (2)ac;(3)①2H2O
2H2O+O2↑.
2H2↑+O2↑;②2H2O22H2O+O2↑.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3.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罝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 反应前、后 (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