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极化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极化问题研究
作者:李玉梅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第06期
摘要:我国当前的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61亿,未来有望继续增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人口流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鉴于当前流动人口受城乡收入差距、非农和农业收入差距以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影响,形成了人口从农村流向城镇,从农业产业流向非农产业、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且具有相互重叠和相互影响的极化流动现象。 关键词:城镇化 流动人口 极化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农村与城镇无论在人口还是在经济方面都代表着明显的两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全国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也大大加速。在此过程中,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限制被逐渐打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持续转移,形成中国人口迁移活动的特殊群体即“流动人口”。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一个最剧烈的变化就是流动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目前,流动人口规模已达到2.61亿,超过中国总人口的19%①,农村人口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亿万农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从田野涌入城市,投身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根据目前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格局和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预计在未来十年,贵州流动人口及其社会融合将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1 以农村人口流向城镇为主体的城乡极化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告数据,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8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299.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6.19%。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城镇人口增加330.26万人,上升9.85个百分点,乡村人口减少380.39万人。可见,贵州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城乡人口流动问题较为突出。加之,贵州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黔中城市带,构建黔中城市群,带动全省城镇化加快发展。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0%;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全省大城市(含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分别增加到9个、20个以上,发展形成一批小城市,城镇人口3/4在大中城市、1/4在小城市和建制镇,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目前贵州人口年龄结构城乡差异明显,城镇人口出生率低于农村,0-14岁年龄组儿童所占比重城镇也低于农村。与此相应,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又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系数高于城镇。有学者按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标准,对贵州城乡人口类型进行判断,发现市级行政区划的四个人口判断指标,都在老龄型范围之内,属标准的“老龄型人口”,镇级行政区划的三个人口指标在老龄型标准之内,属“准老龄型人口”,农村人口只有两个指标达到老龄型标准,属“成年型晚期”②。可见由于生育水平和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在未来5-10年内全省城镇自增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