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两约之间之一

两约之间之一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9:26:47

充并解释律法书用的。主耶稣的时候,文士和法利赛人都是这样相信。他们认为神传给摩西所有五经中的思想,律例和礼仪的时候,同时也博给他有关这些的解释,并应用的方法;而这部分却是口传的。直到今天,那些保持传统观念的正统犹太教徒仍然存有这种信念。 这一部古传的米示拿里面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摩西在西乃山接受了(口传)律法,后转交给约书亚,再由约书亚传给众长老,众长老传给众先知,众先知又传给『大会堂』的成员。」(注:「大会堂」是一个传统的学院或一个集会,约在以斯拉时期以后由一百二十人组成。他们是犹太人所委托,要组合旧约圣经和继续传递口传律法的。)然后可能再由这些「大会堂」的成员传给接续他们的文士,或拉比,以后他们就世代相传的继续下去。 当然我们是无法相信这种幻想的论调,以为神把律法书和口传律法一拼交给摩西。我们也不会接受「大会堂」根据犹太人传统方式而作出的故事。虽然我们十分同意以斯拉与他的同辈学者,在鉴定旧约圣经的正典上曾经有不少供献,又可能有尼希米委任这样的一种集会;接着以后就每年集会一次,但这仍不足以构成他们口传律法的故事。正如爱德生博士所说:「以斯拉留下了未完成的工作,到了尼希米的第二次馀民归回的时候,他发现一切事物再次落在非常混乱的情况中。他一定会感觉到须要成立一个永久性的权力组织,来监管这一切的宗教事件。我们以为这可能就是那个『大集会』,或者通常称之为『大会堂』了。我们无法得知究竟谁是这集会的创始人,也不能确定有多少人参与这集会。可能其中有祭司长、长老和「审判官」等人在内——较后两种人就包括了文士在内。这些人那时经己分别有了组织。又可能『大集会』这名词是指着一个承继的群众,而不是指着一个会议说的。可是后来,却变成由这样的一个会议取代了,他们聪敏的专家把空白的历史填上抽象虚构的附注。」 说神把律法书和口传律法一并传给摩西,以后口传律法就继续以口传方式传下来,这个犹太人的传统观念本身,也有它的产生和成长过程的。好像米示拿本身一样,都是在两约期间,由那些富于想像力的文士产生出来的。他们的目的不外是为口传律法大发热心,想要增加它的权威和神圣价值而已。 米示拿的真正来源 那么,米示拿或口传律法究竟有何来历呢?它是怎样放进了他勒目里面的呢?我们知道它是始自一些称为米大示(Midrashim)的,但这些米大示又是什么呢?这些米大示大概是在馀民从巴比伦归回犹大省的时候,开始形成的律法和其他旧约经文的注解。那时绝大部分的百姓都是说亚兰话,他们经已不能明白摩西的著作和被掳前的先知书了。他们很需要一种新的讲解圣经方式来帮助他们。而那些「律法师」和「文士」就越来越过分的用广泛的方式来传讲了。很可能,那些教师会经常约束自己只把经文的意思用亚兰话传译出来,但是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一个必然的趋向,就是终于传译变成解释以致于教训人如何应用。随着时间的过去,希伯来文圣经渐渐也需要用其他语言来传译,因为犹太人越来越广泛分散在世界各个不同的民族之中。这就产生了迦勒底、叙利亚、希腊等译本(这些译本就是著名的他尔根译本targums)。而那些早期的经文讲解虽然仍然是口传的经文注释,但却发展成为更固定的形式,后来就称为米大示了。 哈拉葛(Halachoth)

这些米大示,或注释,其内容自然分成两大部分,就是哈拉葛(Halachoth;oth是希伯来文的众数)和哈加达(Hagadoth)。 哈拉葛是一些约束人的律例或理论,是由律法书发展推论出来,有关人类一切道德行为的细则的,但其中大部分是律法书没有提及的。倘若我们能记起,那些归回的犹太人曾经认定了摩西的律法就是他们国家的宪章,和个人生活最有权威的律例;而且又因为社会和个人不断有新的难题产生,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会一个受过训练的庞大的团体,为了研究律法而不断的努力,并以这个为自己生命的重任。我们也很容易了解,他们由律法书推论出来,为要涉及各种特殊生活环境情况的那些法则或理论,是怎样的得到保证,又怎样逐渐变成与

33

律法书本身一样重要,甚至变到更加重要的地位。这些产品,统称为哈拉葛注释,或称为「律法的推论」,也可以称为与摩西律法书有别的「传统律法」。后来,哈拉葛的内容更与时日惧增,广泛的涉及「各种有可能和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深入各人的私生活、家庭生活、社交生活每一个细节。它那铁一般的推理。毫不迁就人的严谨、最细微事物的分析,无情地追迫每一个人,控制每一个人,把一个根本不能背得起的重担加在人的身上,直至他被压到枯死为止。」

哈加达(Hagadoth)

在哈拉葛之外,还有哈加达,前者是法定的条例、教义、是约束的、固定的、不变的;而后者却是自由解释的、用来宣讲的、讨论性质的、劝勉性的、实践性的,而且还附有图解、意见、实例、成语、格言等等。哈拉葛只限于解释五经,而哈加达则广泛地涉及全部圣经。其中载有「一些模范伟人的道德格言,和优美的座右铭;一些有关神秘的天使、污鬼、天堂、地狱的讲解,非常生动而有趣;也有论及弥赛亚和黑暗的魔君;还有一些富有诗意及教训的故事;一些有关各种节期禁食的预表讲解;一些很有趣的比喻;一些感人的殡礼颂文;一些叫人惊奇的小说;一些国家英雄和圣经人物简略传记和他们品格的记叙;一些有关往日值得注意的历史男女和事迹的记叙;一些哲学理论;一些攻击外教教理及礼仪的讽刺性的评论论;一些维护犹太教的伟论等等。」这些神圣的,由上古传下来给国民的文献,竟成为大部分百姓所最感兴趣要追求的;反而那些记载在哈拉葛成为律法重要条文的禁条与指示,他们感到枯燥无味,这岂不叫人觉得希奇吗?真的,虽然哈拉葛和哈加达两者都是同出于米大示,即早期的评论,但后来米大示这个名称却普遍的单单用作哈加达的代名了。 终于组合成为他勒目(Talmud)

经过几个世纪之后,哈拉葛依然是口传的,所以后来又称之为示马达(Shematha),意思是听来的或接受的,这是指从那连串的传统得到的。若有人把这些写成文字的话,他就被认为是触犯了宗教法律。几个世纪以来,只有一少数有高深学问的拉比,曾经把这些律法东一点西一点的记录下来,或者在摩西五经的皮卷上用一些符号,一些特别的文句来暗示吧了。这些都是纯粹为了帮助记忆的。他们称这些文件为「秘密的皮卷」。哈拉葛这大堆累积的政治和宗教律例就是在主前二○○年至主后二○○年之间,逐渐组合、分类、分题而成形的。随着时间环境的变迁,他们越来越需要把这些按次序的固定下来,结果一个比较完整的哈拉葛汇编就写成了。那位博学的希列(Hillel;主前七十五年至主后十四年)作了首次的尝试,他把哈拉葛分成六个sedarim即六个部门(到今天仍存留),后来大约主后一三五年,拉比亚基巴(Rabbi Akiba)又写了更详尽的记录。至于哈拉葛和哈加达最后组合起来成为那权威的米示拿,又放在他勒目里面,这是拉比那户大(Rabbi Jehuda)的杰作。他约在主后第二世纪末时去世的。「米示拿所用的语言是后期的希伯来文,大体上全部都写下来了,虽然间中有些亚兰文的文法句语,也插有一些希腊、拉丁和亚兰字,但这些字都是已成为通用化了。」

米示拿的分部

现今载于他勒目的米示拿,是分成六个sedanm,即六个部门,它们的名称即提示了它们的主要内容:(1)农业之部(Sedar Zeraim),(2)节期之部(Sedar Moed);(3)妇女之部(Sedar Nashim);(4)民事与刑事律法之部(Sedar Nezikin);(5)圣事之部(Sedar Kodashim);(6)洁净条例之部(Sedar Taharoth)。

这六部,或六书是分成许多卷的。第一部有十一卷,第二部有十二卷,第三部有七卷,第四部有十卷,第五部有十一卷,第六部有十二卷,合共六十三卷。这些卷又再分成章(perakim),合共有五百二十五章;章再分成节(mishnas),共有四千一百八十七节。他们用全书的名称米示拿(Mishna)来称每一小节(mishna),正如我们经常用经文(Scripture)这名称来代替全本圣经,但指着某一节圣经之时,我们也常说这样这样的经文(scripture)。

34

玻吕大(Boraitas)与土西他(Toseftas)

我们要知道,就是这个法定的米示拿也不能把所有的米大示(Midrashim;即那些传统的思想和律法解释)收集起来;还有许多其他的米大示,分别编入一部分的注释(Sifra)之中,就是利未记注释、民数记及申命记注释(Sifri)、出埃及记注释(Mechilta),和民数记的第二注释(second Sifri)。

此外,还有土西他(Toseftas),或称为「附注」,是在那法定的米示拿完成不久产生出来的。在米示拿的六十三卷之中,有五十二卷是附有这些土西他的。 米示拿的内容与影响

米示拿的编纂是这么广泛而复杂,它组合得这样有系统,实在是需要相当的技巧的;只是,它的内容有点不智,对待成人像待小孩子一般。它里面的理论充满了「要这样」和「不要这样」的规条,把生活礼节中最细微的小节都变为形式化,迫使人永远拘泥在这些字句上,遵照一字一句来过他们的宗教、属灵和道德生活。妨碍了真神学的发展,以「要」与「不要」的教育来硬化人的思想。正如爱德生博士所说:「哈拉葛不外是一些既吹毛求疵又叫人感到极端痛苦的律法细则,藉以捆绑人们的道德行为。可是却捆绑不了人的灵魂,其实人的灵魂才是一切信仰道德行为的原动力。另一面,哈加达却真正捆绑了人的信仰和思想感觉,强迫人的思想范围只限于它里面的记载。一个人只要墨守那些传统法则的教训,一成不变的遵行,别的他不用去思想……因此,拉比主义实际上就是没有系统的神学;全部都是哈加达臆测、虚构、幻想出来的。零零碎碎的谈论及神、天使、污鬼、人的命运、现况、以色列过去的历史和将来的荣耀。造成一大堆可怕的说明文献,都是互相矛盾的,充满低级迷信思想的,把圣经的史实与背景,渲染成叫人不能相信的小说色彩;竟然倡说那位全能者和他的天使参与过一些拉比的谈话,与及一些学府的讨论,形成一个属天的公会。但是很滑稽的,这公会却常常需要属地的拉比来帮助。这种思想是多么可笑,又是多么违反常理。它把一切的神医、奇妙的供应、神迹般的帮助都引为那些大拉比的荣耀,捧他们高到一个地步,他们的一言一瞥都具有生杀的力量。只要他们一吩咐,反对者的眼可以挖出来,也可以再放进去。拉比约书亚曾常常吻拉比以利沙所坐的石头,学拉比以利沙这样讲论说:「这块石头好像西乃山,坐在上面的就像约柜。」由此可见当时拉比受人崇敬到一个怎样的地步。」

读完上文之后,请记住,米示拿就是代表了主耶稣在世时,盛行于文士和法利赛人中的传统思想。这些思想对于主耶稣传的天国之道,是具有致死的影响力的。 革马拉(Gemara)

上文所论及的只是他勒目(Talmud)的第一部分——米示拿(Mishna),还有第二部分——革马拉(Gemara)仍未谈及的。因为米示拿只不过是犹太人的传统主义的一个较小范畴吧了,我们在前文曾经说过,米示拿到了主后第二世纪,才在拉比耶户大的手里正式完成。其后,因为里面有许多接上去的资料不大清楚是什么意思,结果米示拿本身也变成解释和言论的题材了。原本米示拿的目标是要解释律法书的,现在轮到米示拿本身需要别的来解释了。这就是主后二○ ○至五○○年的时期,有许多口传律法讲解家出现的原因。后来人称这段时期为亚摩兰(Amoraim)时期,就是公开讲解家的时期。他们在这三百年内,为整部米示拿写成了注释书。 革马拉的形成

这些注释内容有「讨论、例证、解释和附注」。都是米示拿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和在拉比学院里」所引发的。后来,这些注释综合起来,就成了革马拉。革马拉这词的意思是「从学习得来的」,这实际上与他勒目(Talmud)的意思差不多。因此,我们要注意,虽然大家都知道他勒目是由米示拿和革马拉组成的,但许多时候,犹太人提及他勒目,他们的意思是单指革马拉而已。

35

两种革马拉

还有一点,他们有两种不同的革马拉,或他勒目。一种称为耶路撒冷的革马拉,另一种称为巴比伦的革马拉。因为第一种是由巴勒斯坦的学府写成的,第二种是由巴比伦的学府写成的。我们要记得,被掳归回的犹太人只是一小部分,而在外分散各地的犹太人却是大部分。主后三十七至九十八年约瑟弗记载说:「世上没有一国没有犹太人的。」那最大部分、最富有、最少希腊思想感染的犹太社会,就是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从前称为巴比伦的地区(参阅一百零七课附注)。这个地区产生过最伟大的教师以斯拉;他曾归回犹大,复兴并推广了律法。到了两约间之末期,又产生了著名的希列(Hillel)。所以,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攻陷之后,因为政治的压迫,由拉比领导的犹太教中心,就迁移到巴比伦去了。 耶路撒冷的他勒目比较巴比伦的早写成,但规模比较小,而且它引起主后二○○至四○○年间巴勒斯坦的亚摩兰(Amoraim;即讲解家)为它争论。至于巴比伦的他勒目,它比较前者大四倍之多,涉及米示拿六十三卷中的三十六卷。长过米示拿本身十一倍,占有差不多六千页的篇幅。是迟到主后五○○年的时候才完成的。这两种革马拉到了第九世纪以后,就取了上述他勒目的名称了。但犹太人认为巴比伦的他勒目具有较高的权威。其实,两者比较来说,虽然巴比伦的他勒目较为广泛,但耶路撒冷的他勒目则简洁而且没有那么多的神话、虚想和荒唐怪诞的事。 格调与特性

其实,这两种革马拉都不完善,两者都是为解释不完善的米示拿而写成的,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它们都是把米示拿分开逐条讨论。爱德生博士说:「按这种讨论的特性来说,根本不可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结论的。除非一个人对新约圣经存有偏见和憎恨的心理,又只顾注意他勒目里面那些美丽动人的,甚至间中有些卓绝的文章,而忽略了把它的思想表达方式,若和新约圣经比较一下的话,他绝不会以为两者是毫无分别的。另一方面,倘若他看过他勒目书,或者其中一部分,就以为自己能够藉此评论新约圣经,而又以为能在奥面找出新约圣经的来源,这乃是不足信的。」

在爱德生博士之外,还有那位博学的黎福主教(Bishop Lightfoot)评论巴比伦的革马拉说:「任何人看到它里面那种烦杂的文章格调,可怕而粗劣的词句,虚无而强辞夺理的内容,都有厌倦和困惑,再读下去简直就是受折磨。他勒目的作者们只顾把鸡毛蒜皮的琐事充塞在书中,似乎一点不在意要让人阅读;把暖昧烦难的文句填满书内,似乎一点不介意读者是否会明白;他们好像特要藉这些来训练读者们阅读的忍耐力一般。」

我们读完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英国人所发的牢骚之后,似乎我们该在这里放下他勒目了,不然,可能有某些人会开始不耐烦了! 约瑟弗论爱色尼人

「爱色尼人的主义是这样:凡事要归荣耀给神,他们主张灵魂不灭,人得称为义是要靠他自己的努力追求。当他们到圣殿去行奉献礼的时候,他们不献任何祭牲,因为他们自以为有更有效的洁净之礼;为此,他们不准进入圣殿的外院,只有自己亲自献祭。虽然如此,他们的生活道德比较其他人的好;他们日常生活大都放在家政耕作之中,这该是配受我们羡慕的,因为他们的生活远胜过那些标榜自己品德和仁义的人。在这一点之上,从来没有任何人,包括希腊人和所有化外人,像他们这样持守自己的生活这么长久。由他们的组织制度可以证实这一点,他们从不容许任何人物来障碍他们凡物公用的生活;富有的人不能再比一无所有的人有更好的享受。过这种生活的人大约有四千之众。他们不娶妻,也不喜欢拥有奴仆;他们以为拥有奴仆会容易使人行事不公,娶妻不外多加家庭争吵的把柄。他们生活在一起,又彼此服事。他们特派几个管事的去收受一切的入息和土产;因为有一些善心人士和祭司会经常预备一些五谷食物捐赠给他们的。」

36

两约间的问题

(1)你可以按次序说出两约间犹大省历史中六个连续时期的名称与年期吗? (2)撒玛利亚何时和怎样开始它那与犹大敌对的崇拜?

(3)亚历山大大帝为何和怎样善待犹太人?这在犹太人中有何深远的影响?

(4)多利买是指那些人?其中第二位是谁?曾有那两件事发生以致他的政绩显赫? (5)马加比的叛变是谁发起的?为何他要叛变?他怎样领导叛变?谁继承他的遗志? (6)哈斯摩年朝代是指什么?它是怎样开始的?通常来说,谁被算为第一任?这朝代又是

怎样结束的?

(7)谁被罗马委任为犹大省第一任的巡抚?你可以指出他更出名的儿子是谁吗?他的家族

血统是怎样的?

(8)希律的遗嘱是要把他的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儿子,他们是谁?各人所分得的统治领域是

什么?

(9)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这事结果怎样,为何治愈了他们拜偶像的恶习? (10)你可以简单的以一两句话说出什么是犹太教吗?它究竟是怎样孕育又怎样长成的呢?

口传律法又是什么?

(11)会堂是何时出现的?你以为有什么因素促使它出现呢? (12)会堂的最基本目的是什么?司仪(chazzan)是什么人?

(13)文士是谁?他们是怎样演变成为一个阶级?他们的错处是在什么地方? (14)法利赛人是谁?他们发展到了什么时候才开始有这党派的名号? (15)法利赛人这党派形成的因素及后来领导的特征是什么? (16)撒都该人是谁?你可以解释这名称最有可能的来源是什么吗?请简略的说出他们有什

么特殊的观点?

(17)爱色尼人是谁?他们有何特征? (18)希律党人是谁?他们有何特征? (19)奋锐党人是谁?他们有何特征?

(20)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和希律党人怎样成为我们这时代的对照?

37

搜索更多关于: 两约之间之一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充并解释律法书用的。主耶稣的时候,文士和法利赛人都是这样相信。他们认为神传给摩西所有五经中的思想,律例和礼仪的时候,同时也博给他有关这些的解释,并应用的方法;而这部分却是口传的。直到今天,那些保持传统观念的正统犹太教徒仍然存有这种信念。 这一部古传的米示拿里面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摩西在西乃山接受了(口传)律法,后转交给约书亚,再由约书亚传给众长老,众长老传给众先知,众先知又传给『大会堂』的成员。」(注:「大会堂」是一个传统的学院或一个集会,约在以斯拉时期以后由一百二十人组成。他们是犹太人所委托,要组合旧约圣经和继续传递口传律法的。)然后可能再由这些「大会堂」的成员传给接续他们的文士,或拉比,以后他们就世代相传的继续下去。 当然我们是无法相信这种幻想的论调,以为神把律法书和口传律法一拼交给摩西。我们也不会接受「大会堂」根据犹太人传统方式而作出的故事。虽然我们十分同意以斯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