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形式美法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 图文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所谓形势美,是人们单从形式条件来品评某一事物、造型设计的美与丑。虽然人们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各不相同,但通过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发现大多数人中存在某种想通的共识,这种共识就是存在价值,合乎逻辑的内容,美的形式规律与法则,并根据它来判断事物、造型设计的优劣,以达到美的精神享受。 建筑是造型艺术之一。中国古代建筑是集建筑设计、绘画、雕塑于一体的艺术。几千年来,我们的前人在建筑设计、规划、营造之中不断地探索、发现、发展,创造建筑的形式之美。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传统、技术,优美的形式而立于世界建筑艺苑之中。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美之一,首先是中国建筑追求对称、追求均齐。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宫殿、宗教、民居、园林、陵墓等建筑的平面、立面,这种对称之美无所不在。对称的构成能表达秩序、安静和稳定、庄重与威严等心理感觉,并能给人以美感。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成书的《考工记》就记载周王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里所叙述的周王城规划是方形对称。中国历代的都城规划基本上是按这思路建造的。典型的有汉、唐长安城,元大都以及北京城。明清北京城从最南端的永定门向北经正阳门、天安门等五门五殿到钟楼、鼓楼长达7.5公里的中轴线。贯穿这条中轴线的东西方,排列着整齐的坛社宫殿、府第、寺庙、居民、胡同等建筑。 宫殿建筑以南北中轴线布置,纵深对称布局,增加了宫殿的威严、的环境气氛。这种对称之美,不但体思想,也强调了帝王权威的至高至尚,庄严、博大与华丽。
下图是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的河南嵩山少林寺。
下图是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的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名刹”之誉前殿后寝,整齐、肃穆现儒家建筑首都的雄伟、
我们可看到对称与均衡法则在这些建筑中都有着很好的运用,并得到了美的效果。 宗教建筑以佛教寺院为例,大多从山门到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为轴线,无论是平面布局还是整体建筑都是以中轴为对称。
民居中的北方四合院,堂屋与厢房布局在对称之中,围绕着中轴线,千百年来人们生活在幽雅、舒适、安谧和尊卑有序的环境之中。
中国古建筑之美还在于它的比例之美。古建分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分,屋顶是发展历史最早、样式最多、最有特色的部分。这三部分经过发展、调整、成熟,形成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与形制,并用“营造法式”、“营造则例”记录和固定下来。中国建筑立面比例之美体现建筑的结构之美与装饰之美上。在建筑平面的进深与面阔之比,接近或达到黄金分割。
在中国古建中特别注意了建筑重心位置与视觉上的安定。高层建筑中的塔、阁楼都应用了“收分”,这不但使整体建筑的重心偏下,而且使雄伟高大的建筑有稳定之感。在梁柱架构上,从唐代以后广泛使用“侧脚”、“生起”技术,使得庞大的建筑直而不僵,屋身平缓升起。太原晋祠圣母殿造型空灵轻扬,柔和绚丽是绝好的例证。 中国古建筑形式之美之四在于建筑优美的节奏与韵律。像屋檐上的瓦当与滴水,檐下的椽子梁架上的斗拱排列组合的使用,它们各有其形,排列有序,形成中国古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与装饰构成的节奏韵律之美。
园林中的花墙与形态各异的透窗所构成的韵律与节奏,给人以隔而不透、露而不通的神秘之感。
著名的万里长城,蜿蜒万里,起伏于高山峻岭之上,城墙的墙体与高耸的烽火台形成优美起伏的韵律与节奏。人们用凝固的音乐来比喻建筑之美真是美妙绝伦。 最后,在中国古建中大量使用了对比与和谐形式美,达到中国古建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建筑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以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在建筑中使用了点与线、直线与曲线,曲面与平面,实与虚,色彩的深浅与冷暖,色彩面积的形状大小的对比与调和来增加形式美的效果。
在建筑的屋顶上,正脊与鸱吻,垂脊与走兽,形成点与线,大与小和数量的对比。正脊和垂脊,形成直线与曲线的对比。屋顶的曲面又将这些对比和谐的统一起来。屋顶的曲面、翘起的翼角与屋身平面的对比。建筑的梁柱与开间之间是与虚的对比。宫殿建筑的黄瓦、红墙、白石基与蓝天、白云绿树的原色对比。屋檐下梁坊斗拱冷色的彩画与红柱形成色彩冷暖的对比,居民中粉墙黛瓦黑白之间的对比。这些对比通过建筑的面积、形体的调和,建筑与环境的调和,人与自然环境的调和,一切走向协调平和,一形式美达到自然美与环境美。
下面,我们来着重介绍一下刚才所提及的故宫。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
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
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