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电大统计学原理期末练习题汇总(必考)
小题2分,共20分)
1.统计指标的特点是( )。
A、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B、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C、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D、科学性、客观性、社会性
2.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
A、9.3 B、9 C、6 D、10 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流通费用率 C、人均利税额 D、商店总数 4.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各组( )。 A、次数(f)的影响最大 B、标志值(x)的影响最大
C、权数(f/∑f)的影响最大 D、标志值(x)和次数(f)的共同影响
5.在同等条件下,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相比较,其抽样平均误差( )。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哪一个大
6.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
A、前者勿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 B、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
C、两者均需确定 D、两者都勿需确定
7.下面四个动态数列中,属时点数列的是( )。
A、历年招生人数动态数列 B、历年增加在校生人数动态数列
C、历年在校生人数动态数列 D、
历年毕业生人数动态数列
8.间隔不等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应使用下列公式( )。
A、a??a/nB、a??at/?tC、a?a1?an2?n??1ai/n?1D、a?i?1?n?1ai?ai?1n?i?12·t1i/?tii?1
9.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为134.2%,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所以劳动生产率固
定组成指数为( )。
A、139.36% B、129.23% C、71.76% D、39.36% 10.在指数数列中,每个指数都以前一时期为基期的是( )。
A、定基指数 B、环比指数 C、静态指数 D、可变权数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标号写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产生登记误差的主要原因( )。 A、计量误差 B、记录误差 C、计算误差 D、抄录误差 E、抽样误差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不应计算人口数的有( )。
A、2000年11月2日出生的婴儿
B、2000年10月29日21时出生,11月1
日8时死亡的婴儿
C、2000年10月29日23时死亡的人 D、2000年10月29日8时出生,20时死亡的婴儿
E、2000年11月1日1时死亡的人 3.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5
(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8.标志变异指标可以说明( )。 A、分配数列中变量的离中趋势 B、人均钢产量 D、商品流通费 E、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额
4.在区间估计中,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概率保证程度与精确度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
A、前者愈低,后者也愈低 B、前者愈高,后者也愈高
C、前者愈低,后者愈高 D、前者愈高,后者愈低
E、两者呈相反方向变化
5.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中( )。 A、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只能计算一个 B、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可以计算两个
C、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只能配合一个 D、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不同,可能配合两个
E、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均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无关
6.要提高抽样推断的精确度可采用的方法有( )。
A
、
增
加
样
本
数
目B、减少样本数目
C、缩小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D、改善抽样的组织方式
E、改善抽样的方式
7.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有( )。
A、?xnB、?xf?fC、?xf?f
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
C、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 D、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分布特征
E、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集中趋势
9.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A、农副产品产量总指数 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
C、某种工业产品成本总指数 D、全部商品批发价格指数
E、职工工资个体指数
10.某企业甲产品报告期单位成本为基期的120%,这一指数是( )。
A、个体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动态指数 E、静态指数 三、综合题(共60分)
1.什么是统计和统计学?
2.从某大学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6人,对公共理论课的考试成绩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67 90 66 80 67 65 74 70 87 85 83 75 58 67 54
65 79 86 89 95 78 97 76
78 82 94 56 60 93 88
76 84 79 76 77 76
要求:
(1)根据以上数据将考试成绩等距分为5组,组距为10,并编制成次数分布表,
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
(2)根据分组后的数据计算考试成绩的算术
D、?m平均数。?1 E、nxm?1 (写出公式、x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
6
数)
3.甲企业元月份产值及每日在册工人数资料如下:
每日在册工人数 企业 甲 总产值(万元) 1~15日 31.5
试求:甲企业元月份的劳动生产率。产品名称
甲 230 16~21日 212 程;
(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4)以95.45%的可靠程度计算每人月平均销售额为2千元时的置信区间。
22~31日 6.某厂产品产量及出厂价格资料如下表: 245 计量单位 吨 台 件
要求:对该厂总产值变动进行因素分析。(计算结果百分数保留2位小数)
统计学原理练习五
产 量 基期 6000 10000 40000 报告期 5000 12000 41000 出厂价格(元) 基期 110 50 20 报告期 100 60 20 乙 :4.有5个工人的日产量分别为(单位:件)丙 6,8,10,12,14。从中抽取2个工人的日产量,用以代表这5名工人的总体水平。
要求:
(1)分别计算重置及不重置抽样的平均误差。 (2)计算可靠程度为0.9545(t=2)时的抽样极限误差。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5.下面是十家商店的资料:
1.统计总体 2. 国民生产总值 3. 类型
商店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要求:
(1)计算每人月平均销售额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判断二者相关程度:(已知r0.01(10)=0.7079,r0.01(9)=0.7348,r0.01(8)=0.7646
(2)求利润率对每人月平均销售额的回归方每人月平均销售额(千元) 6 5 8 1 4 7 6 3 3 7 抽样 4.统计指数 5.同度量因素
利润率(%)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 10 18 8 16 A、威廉·配弟 B、阿·凯勒特 C、康令 D、阿坎瓦尔 3 2.标志是( )
1.数理统计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 B、说明总体12 单位共同特征的名称 6 7 C、都能用数值来表示 D、不能用数17 值来表示 3.从统计工作范围来讲,农业统计的设计是( ),而如果把农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认识对象看待时,农业统计的设计是( )
A、整体设计 B、全阶段设计 C、单阶段设计 D单项设计
4.人口数、人口出生数 货物库存量、货物
7
周转量、年平均人口数、这五个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属于基础指标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按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与上年对比增长20%,实际比计划多完成了10%,那么同上年相比,今年的实际增长率为( )
A、8.3% B、132% C、30% D、32% 6.测定标志变异最常用,最基本的指标是( )
A、方差 B、全距 C、均方差 D、平均差
7.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约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8.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A、相邻两个不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相邻两个不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相邻两个不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D、相邻两个不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其环比发展速度
9.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 ) A、可以避免的 B、可避免且可控制 C、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 D、不可避免但可控制
10.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三、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正确的说法有( )
A、二者可以按照变量变化特点的不同来区分。
B、离散型变量是只能以整数值变化的变量,例如人数,机器台数、年龄等。
C、连续型变量的数值是接连不断的,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身高、体重、等等。
D、根据离散型变量来分组,相邻组的组限可以不重合,只要衔接就可以。
E、对于连续型变量的分组,相邻组的组限一般重合,即用同一个数值来表示,而且这个标志值一般要包括在 下一组内。
2.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有( ) A、数量性。即总体单位数要足够多 B、差异性。差异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 C、同质性。即总体所有单位都必须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D、综合性。即总体是大量个别单位的总计,又是大量个别单位标志差异的综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全国人口是统计总体 B、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男性是品质标志
D、全部男性人口数量是统计指标 E、人的年龄是变量
4.“某高校历年招收的新生性别与城乡状况统计表”的主词栏分列各年份,宾词栏分列性别(男、女)与城乡来
源(城镇、乡村)这张统计表属于( ) A、调查表 B、时间数列表 C、整理表 D、宾词简单分组设计的统计表 E、时空数列结合表
5.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