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但波形不同,故甲、乙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调和响度均相同的两个声音. 故答案为:甲、丁;甲、乙.
【点评】通过图表示振幅和频率的题目不多,这是一种读图能力的考查,这是考查的另一种新动向,一定要掌握.
14.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推力F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当t=3s时,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4 N.
【考点】力与图象的结合;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1)由图丙的v﹣t图象可以判断物体在不同时刻的运动情况,然后判断推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2)由图丙v﹣t图象找出物体什么时候处于平衡状态,然后由平衡条件求出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
【解答】解:(1)由图丙的v﹣t图象可以知道,在0~2s内,物体处于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由平衡条件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推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2)由图丙的v﹣t图象可知,在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f与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即f=F,
由图乙的F﹣t图象可知,在4s~6s内,推力F=4N,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4N;由图丙所示图象可知,t=3s时物体相对于地面滑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由于滑动摩擦力由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由于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为4N. 故答案为:等于;4.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图象问题的分析能力,能从图象中得出相关的信息,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即可正确答题,是中考的热点考题.
15. 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上方有一静止的小磁针,请根据图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判断小磁针的左侧为 N 极,A为电源的 正 极.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安培定则. 【分析】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流出,回到S极,首先由磁感线的方向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再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出小磁针的NS极,最后再利用安培定则可判出电流的方向及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解:
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流出,回到S极,所以可以确定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
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所以小磁针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 由安培定则可以确定,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所以电源的A端为正极,B端为负极.
故答案为:N;正.
【点评】本题考查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安培定则的使用,以及磁感线的特点,解决此题的突破口是图示的磁感线方向.
16.月初,小夏观察到自家电能表的示数为
,月末的示数如图所示,按0.5元/
(kW?h)的电价计费,她家本月应付电费 75 元;当她家只有空调正常工作时,电能表在1min内转过了90转,则她家空调的电功率为 1500 W.
【考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1)先读出图中电能表的读数,然后加上消耗的电能即为月末电能表的示数,要注意电能表的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为kW?h;已知电费的单价,可求本月应缴纳的电费; (2)3600r/kW?h的含义是:电路中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铝盘转3600圈,据此可求电能表的铝盘转了90圈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p=求出用电器的功率.
【解答】解:(1)这个月消耗的电能:8633.5kW?h﹣8483.5kW?h=150kW?h,这个月用了150度电;
应缴纳的电费150kW?h×0.5元/kW?h=75元;
(2)3600r/kW?h可知电路中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铝盘转3600圈; 电能表的铝盘转90圈时,消耗的电能为:W=
=0.025kW?h.
空调的额定功率:P==故答案为:75;1500.
=1.5kW=1500W.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电能表答案求家庭消耗的电能的方法和电费的求法,掌握电能表各参数的含义.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第17题2分,第18、19、20题每空1分,共14分)
17.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本题有两种作法:
第一种作法: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
第二种作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交点即为发光点的位置.
【解答】解:第一种作法: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像的位置,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联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第二种作法:分别过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画出两条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像的位置,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提供了两种解题思路:先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作像点后由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发光点或先根据光的反射作出发光点,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出像点.
18.小夏在做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请你帮她完成下列问题: (1)主要实验步骤:
A.用调好的天平称量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5g;
B.将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39 g;
C.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当量筒内液面静止时,液面位置如图2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 20 cm3.
(2)小夏根据实验中的测量数据得出盐水的密度ρ= 1.2 g/cm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