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九章 婚姻与家庭心理

第十九章 婚姻与家庭心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8 0:54:34

配,其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在性爱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给雌鼠注射这类荷尔蒙时,它们的择偶活动变得不像以前那样挑剔,一旦确定关系之后就对那个雄性忠心耿耿,更多地与其亲吻、拥抱。?转引自文萃:《花心总是难免的?──科学家称基因决定伴侣是否忠诚》,《科技信息》,2002(9)。?

托马斯〃伊塞勒研究了后叶加压素的感受体,发现它们在田鼠和山鼠中分别分布在不同部位,而部位的不同则决定了情绪模式的不同。雄性田鼠在交配后感觉非常快乐,因而倾向于忠于原先的配偶。山鼠的交配是一件非常无趣但又必须去做的事情,交配并不比挠痒更愉快,所以他们较少稳定的“婚姻”。即是说,荷尔蒙感受体的数量和部位决定着鼠类交配后仍然在一起还是分离。?转引自庄林:《田鼠的“爱情观”》,《百科知识》,7。?

在对人类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交合中男女的荷尔蒙水平也会升高。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水平越高,双方的感觉就越兴奋。对恋爱中大学生的脑状态的研究表明,当被试者遵照研究者的嘱咐在脑中描绘自己爱人的形象时,其脑细胞的愉悦区血流明显加速,这一区域在人们着迷于某种兴趣或交合时也会活跃起来。另一些研究发现,激发男女爱情的是大脑中的苯乙胺、多巴胺、催产素和慈母素四种化学物质,当相爱时间超过1年半到3年时,双方的爱情激发物质就会被人体中的抗体抵消。男人没有催产素和慈母素,所以比女人更为喜新厌

旧。?转引自文萃:《花心总是难免的?──科学家称基因决定伴侣是否忠诚》,《科技信息》,2002(9)。?

二、关于爱情的习性观点

社会生物学认为,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的心理结构和行为结构是以往的环境塑造的。在碰到某种环境时,动物就会在这些心理和行为结构的作用下产生某种行为,因此而增加生存机会。动物和人的“爱情”和择偶行为,也表现出这种增加生存机会的倾向。在达尔文看来,雄孔雀长了华丽的尾羽,很容易被狐狸或狼看到,长而沉重的羽毛会妨碍它逃命,这是不利其生存的。但另一方面却是有积极作用的,这就是打败同性,让雌性目眩神摇,同意与之交尾。就是说,尽管这些雄性特征不利于个体生存,但有利生殖后代。性择成了与天择不同的演化压力。

人类男女也会在无意之中做出较正确的选择,从而有利于生殖及抚育后代。但即使性欲再强,人们都不会闭着眼随便跟一个异性结婚。人类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内生长的,女性对后代的负担远大于男性,如果男人不愿稳定相伴,交配之后就远逃他处,那么女方在抚养后代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功率很低。这样,女性在择偶时就比男性更谨慎,更重视男性的忠诚和责任心,也更重视对方获得生活资源的能力,比如财富、地位、学历和事业心等。

埃里克森(E.Erikson,1968)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生历程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专属于该阶段的关键问题。青年期及成年前期的关键问题是同性与异性间的情感交流,能够解决问题会产生亲密感(sense of intimacy),不能解决问题则产生孤立感(sense of isolation)。友情与爱情的缺乏会使人沦于寂寞沮丧,甚至影响其他生活层面的快乐。?E.Erikson(1968).Identity:Youth and Crisis,London:Faber.?这种随生理发育而在特定阶段出现的求爱心理和行为倾向,也带有习性学的特征,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美貌是异性相互吸引的一个永恒的标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者沃尔斯特等(E.Waister,V.Aronson,D.Abrahams & L.Rottman,1966)最初假定,那些在智力、社交、能力、性格、身体等方面相近的男女,更可能相互吸引。然而其研究结果却表明,只有相貌吸引与男女学生的再见面或约会相关,智力、性格等与异性间的吸引较少直接关联。相貌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一个解释是:所有吸引力的背后都含有某种目的。男性所喜欢的女性的“性感”,实际上是指她能提供丰沃的基地,培养男性的种子; “年轻”代表她的卵子的品质较好;“五官端正”代表她没毛病;“隆胸丰臀”意味着她能生孩子,而“柳腰细步”表明她还没有怀孕。女性所喜欢的男性的“强健体魄”、“聪明才智”与“丰富经验”,则表明他是个理想的“下种者”。?E.Walster,V.Aronson,D.Abrahams &

L.Rottman(1966).Importance of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in dating behavior,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508~516.?

人类的爱情和婚姻是长期环境适应的产物,也是“性择”的产物。那些能够建立爱情和幸福婚姻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后代,而这些后代更加重视爱情生活,更“懂得”如何经营婚姻。

三、关于爱情的情绪—认知观点

某个男性爱上了特定女性,必定有个心理起源。爱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赫特(S.Schachter,1964)的情绪二因素理论认为,爱情作为特种情绪,是生理唤起与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个体由于一些自身不明确的原因引起了生理唤起,而这时他正与一个异性在一起,就可能把这种生理唤起归因为由对方引起。在合适的生理唤起与对异性的认知的综合作用下,这种生理唤起容易被感受或命名为爱情。?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达顿(D.G.Dutton)和阿伦(A.P.Aron)1974年的一个实验证明了这一推断。让第一组男大学生与一个富有魅力的女采访者一起走过一个悬在峡谷之上230英尺高的吊桥,桥身狭小而且左右摇晃。

搜索更多关于: 第十九章 婚姻与家庭心理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配,其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在性爱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给雌鼠注射这类荷尔蒙时,它们的择偶活动变得不像以前那样挑剔,一旦确定关系之后就对那个雄性忠心耿耿,更多地与其亲吻、拥抱。?转引自文萃:《花心总是难免的?──科学家称基因决定伴侣是否忠诚》,《科技信息》,2002(9)。? 托马斯〃伊塞勒研究了后叶加压素的感受体,发现它们在田鼠和山鼠中分别分布在不同部位,而部位的不同则决定了情绪模式的不同。雄性田鼠在交配后感觉非常快乐,因而倾向于忠于原先的配偶。山鼠的交配是一件非常无趣但又必须去做的事情,交配并不比挠痒更愉快,所以他们较少稳定的“婚姻”。即是说,荷尔蒙感受体的数量和部位决定着鼠类交配后仍然在一起还是分离。?转引自庄林:《田鼠的“爱情观”》,《百科知识》,7。? 在对人类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交合中男女的荷尔蒙水平也会升高。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水平越高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