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分血的输注和护理
读书笔记 成分血的输注与护理
肝胃 李丽
现代输血疗法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新时代,各种血液成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成分血就是指用物理方法将血液中的主要成分提取出来,制成较浓缩和较纯制品供临床使用。人体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临床上某些病人,并不是因为全血的缺乏而需要输血,只是因为血液中缺乏某种成分。例如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只需要输注血小板就可以了,不需要输注其他成分。如输注全血,不仅会造成浪费,有时还会造成副作用。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成分输血率占全部用量的95%以上,并以成分输血开展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就成分输血的操作与护理作如下介绍。
1.红细胞的输注及护理
1.1红细胞的种类 红细胞制剂浓度高,能提高携氧能力,输注量少,可避免循环超负荷,最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老年、幼儿及手术后需要输血的病人。红细胞因制备方法不同分为如下几类。
1.1.1浓缩红细胞 将采集到多联袋内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余的部分所制成的血细胞成分血定义为浓缩红细胞。主要用于增加红细胞,治疗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病人;急性出血或手术失血低于1500ml者; 一氧化碳中毒者;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小儿和老人需要输血者。
1.1.2洗涤红细胞 是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除去全血中80%以上的白细胞和99%以上的血浆蛋白。主要适用于有输血过敏史、自身免疫性盆血及免疫球蛋白缺乏等;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对已产生白细胞抗体的病人,而又需要输血时,可输洗涤红细胞或少白细胞的红细胞,以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率。以上两种红细胞制剂,在4℃条件下保存不超过24h,当收到该制品后要尽快输注。
1.1.3红细胞悬液 又名悬浮红细胞,简称:红悬液。用三联袋采集全血,经离心移去大部分血浆后,加入红细胞保存液制备而成。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期随加入的保存液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在2~6℃环境下可保存35天。悬浮红细胞由于移去了大部分血浆,可减少血浆引起的副作用。由于加入保存液,不仅能更好地保存红细胞,还具有稀释作用,使输注更流畅。主要用于慢性贫血:患者在其他治疗措施无效时,为改善由于缺氧直接造成的症状可输注悬浮红细胞;急性失血:可输用悬浮红细胞。 1.2输注及护理 输注红细胞前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三查八对,核对病人与献血者血型及配血试验等各项内容,完全符合后,才能进行输注。输注红细胞制品时不能添加任何药物,特别是乳酸格林氏液、5%~10%葡萄糖盐水,以防发生凝集或溶血反应。因红细胞沉积于血袋底部,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输浓缩红细胞最好选用双针头输血器。一个接生理盐
水,另一个接血袋,成人用8号或9号输血针。输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和针腔,静脉穿刺后,关闭盐水通道,放开血袋调节器,根据病情调节滴数,一单位浓缩红细胞(400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输注时间最长不超过4h。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来越慢的现象。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移入血袋内加以稀释并混匀。如有阻塞需要更换输血器,不要硬性挤压滤网,避免针腔内有血凝块而造成血管内栓塞。输注结束放开盐水调节器,冲净管道血液。输注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输注速度要适宜,如出现输血反应视情况减慢或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2.浓缩血小板的输注与护理 2.1 浓缩血小板种类
2.1.1手工分离血小板 采集新鲜全血后立即分离制备,成品浓缩血小板,外观淡黄色无明显可见的红细胞,如同混浊的血浆,每200ml全血制备的血小板为一单位,含量2.4×1010个血小板,容量25~30ml。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紊乱者;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仅限于出血危险性大的患者; 已产生同种免疫的患者。一般成人可输10~14单位,即5~7人份。
2.1.2机器单采血小板 是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供血者采集血小板,每人份可采集约3~5×1011个血小板,供1个病人1次输用。
2.2输注及护理 严格按医嘱执行,核对受血者和献血者A、B、O和Rh血型相同,因血小板制品中含有的Rh阳性红细胞足以使Rh阴性受者致敏,所以Rh阴性受者应输Rh阴性的血小板。采用双针头输血器,操作方法与输注红细胞相同。(按澳大利亚输血规定,血小板输注不应通过输血滤网以防止血小板粘附于网上影响疗效。但试验证明,使用我国的尼龙80目滤网对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领取血小板后,在无菌条件下,可将数袋备输的血小板汇总于一个袋内并轻轻混匀,禁止粗鲁振荡,以免血小板释放ATP发生不可逆聚集破坏。如条件不具备也可输一袋换一袋。准备好的血小板要立即输注,输注速度要快,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准,一般每分钟80~100滴。输注过程中护士不得离开,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发生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等。如单纯荨麻疹可放慢输注速度,口服抗组织胺类药物。输注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净管道的血小板。手工分离的血小板应于24h内输注;机采的血小板可在22℃振荡保存3~5天,不能冷藏,防止血小板受损伤失去功能。 3.血浆的输注护理 3.1血浆的种类
3.1.1新鲜冰冻血浆 是指在全血采集后6h或8h内,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将血浆分离出并迅速在-30℃冰箱冰冻成块的成分血,即为新鲜冰冻血浆。冰冻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期1年。制品内含有全部凝血因子,主要用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症病人的补充治疗。严重肝脏病:这是最常使用新鲜冰冻血浆的情况之一。肝病能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有些肝病患者还有纤维蛋白原、其他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这些凝血因子缺乏可以导致出血,需据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普通冰冻血浆或浓缩血小板。
3.1.2普通冰冻血浆 是全血在保存期以内或过期5天以内经自然沉降或离心后分出的血浆,立即放入-30℃冰箱冰冻成块,即为普通冰冻血浆。冰冻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期为5年。该制品内含有全部稳定的凝血因子,但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Ⅷ和Ⅴ,主要用于凝血因子Ⅷ和Ⅴ以外的因子缺乏症病人的治疗。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满1年,可改为普通冰冻血浆。
3.2输注及护理 按医嘱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型,要同型输注,不必交叉配血。输注时必须使用带滤网的输血器。输注前肉眼观察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不能输用;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用输血器输入,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用的新鲜冰冻血浆,可在4摄氏度冰箱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冰冻血浆使用前应于37℃水浴融化,并轻轻摇动血浆袋,使融化后的血浆内外温度一致,新鲜冰冻血浆不能在室温下放置使之自然融化,以免大量纤维蛋白被析出。
成分输血是今后输血治疗的主要手段,成分血既能节约血源,又能减少疾病的传播和输血反应的发生。各成份血的输注方法与护理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种不同成份的特殊要求。因此,护理工作者应提高风险意识,增强对患者输注成分血的风险处理能力;在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无菌技术是安全输血的前提,而强烈的责任心及全面的输血知识则是安全输血的关键。输血是多部门(血站、输血科、临床)、众多卫生技术人员(医、护、技),共同完成的治疗任务。而护士是成分输血治疗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操作者,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护理工作者应熟练掌握每种血液成分的特点及输注方法,以期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