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结题报告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13:44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缘由

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普遍传统文化知识欠缺。各种发达媒体使学生对外来节日耳熟能详,对中国历史典故,流传至今的名著文章却漠不关心,身处传统文化氛围中却视为无聊,老土。长大成人后没有稳定的价值观,世界观,必然导致心理空虚浮躁,遇事偏激自私……这些都反映了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何向现代的中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使他们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印记的中国人。

纵观对教学起导向作用的中考试题,越来越侧重综合素养的考察,尤其是对具有传统文化涵养的文章、古文和诗句的考察,因其有一定深度,学生对相关知识知之不多,失分不少,就应考来讲,传统文化的渗透迫在眉睫。

随着国力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中国风”,但大多数人处在观望欣赏的状态,对于传统文化中深层次的道德观、处世态度仍是隔膜的。利用中学时期青少年易于塑性的特点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对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培养他们高品位鉴赏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未来国家的竞争其本质是文化的竞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高雅从容,他们自然会敬仰崇拜祖国文化的。有这样优秀的这祖国,怎能不爱她。 二、课题开展的条件

(一)学校重视 学校领导重视教研工作,从资金、人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并将本次教研课题作为校本教育的一部分,这些都为本次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本校地处白鹿原长安和蓝田交汇处,白鹿原有淳朴的民风民情,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积淀深厚,身处其间,学生周围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踏青,参加农村节日,观摩婚丧礼俗,既有实践又有体验,这些元素一旦进入学习视野,传统文化学习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了,是必不可少的性格积淀。

(三)互联网开拓了学生视野,使他们不局限于本地所见,将信息来源扩大至全中国,全世界,以比较意识去想学习,对比,站在更高层次去理解传统文化,民族性格。

(四)学生对此次教学研究也很有兴趣,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表示愿意听从老师指导背诵大量诗文,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三、课程目标的设定

(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由一知半解到有系统印象。积累200篇左右古诗文基础。

(二)养成积累古诗文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出传统文化现象并分析其思想内容,能用传统文化思想解读生活现象,有一定的分辨意识。

(三)建立诗词诵读库(500篇),使学生出口成章,能撰写小型文化论文,将所学思想用到生活中,指导自己为人处世。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讲述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的大量的传授密集的文史知识,既节省时间,又能系统的讲述。

2、背诵积累 积累古诗词最后的方法莫过于背诵。

3、实践法 主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的总踪迹并用语言表现出来。

4讨论法 鼓励学生讲出自己探究结果,和他人家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5比较法 和其他信息比较,总结各自优点。 五、课题研究对象 九年级三班 九年级二班 六、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2009年9月。确定研究课题及研究对象,申请课题立项。

第二阶段 2009年10月到2009年三月积累阶段。通过大量诵读积累,素材积累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在生活方方面面,是文明结晶。

第三阶段 整合提升阶段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整理,建立诗词诵读库,指导学生撰写文化论文。

第四阶段 反思总结阶段将优秀作文结集完成课题研究,撰写学科论文,总结研究成果,申请课题评审。 七、课题实施过程

(一)注重积累,由感性感知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传统文化是思想意识领域的内容,思想意识必须依托一定的内容形式才能为外人所感知。传统文化最丰富的载体莫过于古诗文了,精神内涵包括有重视文化教育,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注重个人道德修为,如仁孝诚信、公平正义、坚持理想……内容十分丰富。古诗文又浩如烟海,如何取舍呢?根据学生的喜好和老师的经验进行筛选,要相信学生的审美眼光。

这些营养丰富的原料必须让学生熟读牢记,才会在脑海中扎根,长出那棵叫传统文化的苗来,所以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背诵。要求学生背诵耳熟能详经典文学作品200篇左右。学生在背诵时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意会其理,涵咏其味,久之,在学生心中会形成朦胧的审美意识,朦胧意识的表达必须借助一系列行为使之外化,逐步明晰。如指导学生编辑专题诗集,写鉴赏文章,为诗词配画,根据诗词编话剧……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对文化的认识,也使积累更具主动性,条理性。

(二)传统文化来源于历史的积淀,深深地影响着生活在其环境下的人们,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因而在生活中感受、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更易使学生接受,其效果也更佳。比如北方人很重视婚丧大事,礼仪过程纷繁复杂,提示学生记录每道礼仪程序,进而通过采访、分析、猜想方式了解每道礼仪设臵原因及其代表意义,找出传统文化的影子。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缘由 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普遍传统文化知识欠缺。各种发达媒体使学生对外来节日耳熟能详,对中国历史典故,流传至今的名著文章却漠不关心,身处传统文化氛围中却视为无聊,老土。长大成人后没有稳定的价值观,世界观,必然导致心理空虚浮躁,遇事偏激自私……这些都反映了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何向现代的中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使他们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印记的中国人。 纵观对教学起导向作用的中考试题,越来越侧重综合素养的考察,尤其是对具有传统文化涵养的文章、古文和诗句的考察,因其有一定深度,学生对相关知识知之不多,失分不少,就应考来讲,传统文化的渗透迫在眉睫。 随着国力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中国风”,但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