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新人教版
板书。 (3)买一个和 一个,要多少钱? 4.小朋友们,四人一1元 + 3元1角 = 4元组讨论发现: 1角 (1)单位相同的直接4.对比。 相加,再变换; 对比这三个算式,(2)单位不同时,把有什么不同?(有的单位他们变成同一单位再相相同,有的单位不同)加; 遇到这种情况,有什么(3)单位不同时,也好办法呢?四人一组讨可以把单位相同的相加,论一下吧! 单位不同的直接写上。 ……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57页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做一做”的第1题。 说再填一填,然后全班反 馈。 2.完成教材第54页“做2.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一做”的第2题。 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4)一根跳绳比一个杯子便宜多少钱? 2元4角-1元5角=9角 3.解决问题。 (1)爸爸买一把剃须刀,付了8张10元,又付了1张5元,一共付了多少钱? 80+5=85(元) (2)小洁买橡皮用去7角钱,她付了1元,应找回多少钱? 1元-7角=3角 和家长进行一次购物活动,观察商品的标签是什么样子的。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小结: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小结,拓家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与之有关的生活问题有许展延伸。多,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与人民币有关的问题,把(5分钟) 它带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一起研究吧。 2.和家长进行一次购物活动,观察商品的标签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一) (1)5+8 = 13(角) 13角=1元3角 (2)1元 = 10角 10-6 = 4(角) (3)1元 + 3元1角 = 4元1角 王力有一张、一张、一张、一张 培优作业 的人民币,他想用来买下面的东西,可以买哪几样?(自己 完成)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生活常识还名师点睛 是了解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购物方式,在具体活动中尽量引导学生多多动手、动动脑、动动口,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 微课设计点
第4课时 简单的计算(2)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教学内容分析 简单的计算(一)(P58例7) 课型 例7教学解决问题:在钱数限定的条件下买需要的东西。例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因为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在阅读理解环节,体现了关键词“正好”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的两种杂志价格总和为13元。 尝试和罗列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两种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前者体现为:先随便选两本算,再根据结果调整,结果大于13元,就应将其中一本换便宜些的;结果小于13元,则将一本换贵一些的。后者体现为先任选一本再有顺序地“试算”。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承前启后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解决问题→用数学 教师可围绕“不同的购物方式”设计微课。 1.使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的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解决购物中的简单实际 问题。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3.沟通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正确选择指定金额的物品。 难点: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化解措施 创设情境、启发诱导;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 1.你喜欢逛商店吗?都买过哪些物品?小熊最近开了一家商店,咱们快去食品专柜和杂志专柜看看吧!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回答。 同步检测 1.填一填。 3元5角 =(35)角 6元7角=(67)角 4元3角 =(43)角 21角 =( 2 )元( 1 )角 17角 =( 1 )元( 7 )角 2.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5元?请连在一起。 2.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今天, 我们就用学会的知识, 2.学生明确本节学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购习内容,并齐读课题。 物问题吧!(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妈妈给小红一张 1.小朋友们,你知道应找给小红多少钱吗? 的,要她去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买一个3元的汉堡包,交流: 应找回多少钱? 5元-3元=2元 2.爸爸给小华一张 2.小朋友们,你知道应找给小红多少钱吗? 的,要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他去买一箱30元的饼交流: 干,要找回多少钱? 50元-30元=20元 3.课件出示:4种杂 志及其价格。 小朋友们,你们喜 欢看课外书吗?聪聪非 3.小朋友们,你们喜常喜欢读课外书,而且欢看课外书吗?你都看过是个十分节约的孩子。哪些课外书,在小组内说她把平时的零花钱攒起一说吧! 来,然后到书店买自己 3.填空。 喜欢的课外书。这一天,她带上自己平时积攒的13元零花钱来到了“步步高”书店,看中了四本书。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问题中用了一个词“正好”,“正好”是什么意思?请大家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解答呢? (3)教学“尝试一调整”策略。 ①小象随便选了2本,结果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根据它的思路应怎样调整呢? 小结:当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尤其是数据大时,可以先选两本试一试,根据试算的结果再进行调整,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如果我们先选择了5元和6元这两本书,我们又该怎样调整? 5.50元=(55)角 3元零8分=(3.08)元 4元2角比5元少(8) 角 1元比(4)角(7) (1)学生回答:我们分多5角3分 知道了每本杂志的价钱, 还知道了用13元钱去买, 问题是“用13元钱正好可 以买哪两本杂志?” (2)学生可能脱口而4. 出:《画报》和《连环画》正好13元。 (3)小朋友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1)买2个 需要多少①学生算一算后得钱? 出:结果比13多了,应把 6+6=12(元) 其中一本换成便宜一些 的。 6+8=14(元) (2)比 贵多少钱? ②学生算一算后得出:结果比13少了,应把16-6=10(元) 其中一本换成贵一些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