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陕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
2015-2016学年高一上期第一次月清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的政策,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来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魏其侯窦婴①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②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③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④ 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⑤ 、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注]①魏其(jī)侯窦婴(?~前131):观津(今河北境内)人,字王孙(文中“王孙宁可以让邪”中的 “王孙”即指窦婴,而不是一般意义的贵族子孙),历仕汉文、景、武三朝。②孝文:即汉文帝。加一“孝”字,是西汉谥法的规定。从刘邦之子汉惠帝刘盈开始,谥号的第一字都用“孝”字,如刘彻,谥孝武皇帝,简称为汉武帝。下文的“孝景”亦如此。③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宫中事物的官。④财:通“裁”,酌量,裁度。⑤条侯:即周亚夫。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婴引卮酒进上 引:举起。 B.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约:法定的约束,制度。 C.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谢:道歉。 D.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亢:通“抗”,对等。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窦婴贤良正直廉洁的品格的一组是( )
①(窦婴)曰:“??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②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③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 ④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⑤所赐金,陈之廊庑下,??金无入家者 ⑥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婴是孝文后的堂侄,因为平定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孝文后即汉景帝和梁孝王母亲窦太后。
B.在这篇节选的文字中,有两位对立面的人物:窦婴和窦太后。两人格格不入,其原因是文中提到的是否立梁孝王为帝的问题。窦婴坚决不同意,因此遭窦太后的冷遇。
C.因为窦婴平定七国之乱后被封为魏其侯,所以“诸游士宾客”才争相归附到窦婴门下。 D.汉景帝时,窦婴的声誉很高,每当朝廷商议大事,别的大臣都不敢和他与条侯周亚夫平起平坐。
7、 翻译句子(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3)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8-9问题。
宿洞霄宫①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①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8、此诗第二联是写景佳句,写景很有特点,请简析写景手法。(5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