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亚洲、东亚-日本+参考答案
高二地理周训练
世界地理——亚洲、东亚—日本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比较完备的排水系统。”这钟房屋主要分部在 ( ) A.炎热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2.联合国总部设在下列哪个国家内 ( )
读“两类大宗货物海运线路示意图”,完成3~4题。
3.若①②③表示甲城市从世界各地进口某类大宗工业原料的运输方向,则该原料分别来自 ( ) A.①美国 ②澳大利亚 ③南非 B.①加拿大 ②印度尼西亚 ③中东 C. ①美国 ②新西兰 ③西欧 D. ①巴西 ②澳大利亚 ③印度 4.若④⑤⑥表示乙国进口大宗农产品的运输线路,则这些农产品生产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
A.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 C.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5.东亚东部 ( )
A.大陆性气候显著,经济以畜牧业为主 B.海洋性气候显著,工农业发达 C.季风性气候显著,雨热同期,农业较发达 D.有世界上最大工业区,即东亚工业区 6.有关东亚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亚是世界上季风分布的惟一地区 B.东亚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C.东亚有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 D.温暖湿润的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
7.下列深受冬季风影响,而几乎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 ) A.蒙古西部
B.韩国南部 C.朝鲜北部
D.日本南部
8.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
A.地形、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优越 B.自然资源丰富,自给有余
C.石油资源丰富 D.四面环海,海岸线曲折漫长,对外联系方便 9.有关日本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稻米、水果、蔬菜均能自给 B.采用大型宽幅农机,发展水利事业
C.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 D.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 10.日本和印尼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 A.群岛国家 B.两国多地震,但日本无火山 C.季风气候显著
D.盛产稻米和天然橡胶
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九州—帕劳海岭 ( ) A.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
线
12.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附近 13.马荣火山与九州—帕劳海岭的距离约 ( )
A.1400千米 B.1200千米 C.1000千米 D.800千米 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4~15题。
14.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15.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16.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
A.降水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地形
读“沿40°N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17~18题。
17.有关E、F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E地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B.E地所在国家是伊拉克
C.F地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D.F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地湿地面积广大
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C.G地为帕米尔高原
D.I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
下图为世界地图中陆地上的一段纬线,据图判断19~20题
19. 下列符合甲地区特点的叙述是 ( )
A.该地区为温带草原景观 B.该地区主要为平原地形 C.该地区日照强烈,气温较低 D.该地区有狮子、大象等野生动物 20. 下列说法符合该图所示地区的是 ( ) A.该地区石油资源特别丰富
B.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该地区地势高,河流主要流入北冰洋 D.该地区中甲、乙、丙三地地势逐渐降低
高二地理周训练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综合题(40分)
21.图1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9分)
相同点 气候特征 不同点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甲地上空14千米处发现了一片3千米厚的褐色云层,这一褐色云层被称为“亚洲褐云”,由灰尘、煤烟、酸性及其他有害悬浮粒子组成。
(3)受“亚洲褐云”遮蔽的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3分)
①日照减少 ②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③低层大气温度升高 ④大气逆辐射作用减弱 ⑤受其影响地区一定多雨 ⑥会损害呼吸系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③⑤⑥ (4)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6分)
22. 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
(1)在①、②两地中,容易出现海雾的是_________地, 理由是: 。(5分)
(2)海雾多发的时间是
A.1、2月 B.3、4月C.7、8月 D.11、12月 理由是:
。(5分) (3)试用▲在右图中标出北海道渔场的位置,并分析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4)日本是亚洲核能发电量最多的国家,试简述其优先发展核电的理由:(4分)
高二地理第15周周训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D C B A D C A C A B B B D A B C D 二、综合题(40分) 21.(1)(9分)
相同点 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气候特征 不同点 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 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主要原因
(2)有利: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或雨热同期,全年热量充足)(3分)
不利: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3分) (3)A (3分)
(4)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合理即可得分)(4分)
26.(1)②(2分) ②地寒流流经,海水水面温度低,有暖湿气流流经,遇冷水面易形成海雾。(3分)
(2)C (2分) 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当暖湿的的季风经过寒冷的洋面时,易形成海雾。
(3分)
(3)海区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造成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4分)
(4)日本常规能源缺乏,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且科技力量强,经济基础雄厚,核电地区适应性强,其原料的运输量小。(4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