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招考考题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力法
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基本上是(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结构课程 D.核心课程
2.\六学二馆\是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其中\二馆\是( A.教馆和学馆 B.书学馆和算学馆 C.崇文馆和弘文馆 D.文馆和武馆
3.德育原则是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C) A.德育原理 B.德育规律 C.基本要求 D.具体途径
4.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活动的(B ) A.方式 B.中介
C) C.过程 D.结果
5.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D) A.不平衡性 B.个体差异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阶段性与顺序性
6.从实质上说,教学过程是( C) A.一殷认识过程 B.感性认识过程 C.特殊认识过程 D.理性认识过程
7.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于( A) A.教材内容 B.学生学习目的 C.教师教学态度 D.教学组织形式
8.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校外教育主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 A.个性 B.思维 C.兴趣 D.品德
A) 9.在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 B) A.王国维 B.席勒 C.蔡元培 D.斯宾塞
1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格言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A)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
2.在中国近代史上,蔡元培第一次把美育列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是在(B A.1908年 B.1912年 C.1922年 D.1931年
3.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必然有教育现象,这说明了( C) A.教育的历史性
) B.教育的阶级性 C.教育的永恒性 D.教育的继承性 4.上好课的前提是(B ) A.目的明确 B.备好课
C.选择好教学方法 D.了解学生
5.教学的中心任务是( B) A.发展学生智力
B.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 C.培养学生品德 D.塑造学生个性
6.课外校外教育中具有普通性的组织形式是( C)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7.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B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