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教案

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5:37:21

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星星》作者:臧克家

1、简析《星星》的思想。

臧克家的诗多以旧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被称为农民诗人或泥土诗人。后期诗作题材扩大《星星》写于1946年,是后期代表诗作。

《星星》借对星星的赞颂,热情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品格、价值、力量、意义。对《星星》的真挚歌唱,显示了作者对人民在历史上作用的新认识。

在诗歌对星星聚居的“另一个世界”的深情赞美中,可以看出他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憎恶,以及对人民的新世纪的热切向往。 2、《星星》怎样以暗喻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

《星星》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暗喻手法抒情。以星星暗喻人民群众。暗喻、赞颂了人民既有独立精神又有团结精神的品格。诗作只是描绘了星星、银河、没有点明这些自然界的形象比喻着什么,有什么意蕴,所以是暗喻。但读者可以从诗作以精练、朴素的语言所作的拟人化的描写中,可以分析领会作者的寓意。 《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

1、简析这首诗所体现的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的独特的爱。

《我爱这土地》这首抒情诗作于1938年11月,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危难的内心情感与态度。

《我爱这土地》表现出艾青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真挚深沉的爱。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不倦地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整个的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诗篇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显得格外动人。但诗人对祖国的“黎明”也抱有乐观的观念。 2、简析这首诗所运用的富有暗示性的意象进行抒情的特点。

艾青善于把抽象的思想感情形象化。在这首诗里,他运用暗示、象征、移情等手法,在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自然景物和现象中,融进了感情,注入了社会性意蕴,从而把多灾多难的祖国,表现得形象鲜明,内涵深广,启发人们作无限的联想。 《手推车》作者:艾青

1、 分析手推车的意象和本诗的思想。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2、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诗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独特感受。 全篇分两部分:一、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二、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本诗形式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除词句和意象的不同),这种独特的简单反复结构,加深了诗作的气氛和感情。 现在文学作品精读- 《手推车》

简析:诗在光、色与音响的调配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及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诗作在光、色与音响的调配上,是丰富、活跃的。阴沉的天色与灰黄的土地相配合,构成了凄冷的色调,再配以独轮车单调而尖锐刺耳的声响,刻划在荒漠土地上的纵横轮迹,整体形成了一种悲剧气氛浓厚的情调,使现实的苦难获得绘画般的视觉的感性体现而更见沉郁凝重,从而把悲哀的主题烘托得更为鲜明。 论述:分析手推车意象和诗篇的思想。

手推车是一个意念的象征。诗人独具慧眼,从这个古老落后的乡间运输工具上,形象化地表达了中国北方大地的贫穷与凋敝,以及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独轮的手推车在寒冷的冬天里,推行在黄河流域枯干的河底和荒凉的小村间,在灰黄的土地上刻下深深的辙迹,“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这些都出自一种生活实感,因为诗人已感到,其实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苦难人民的哀叹与手推车的“尖音”一样的响彻空谷。所以,诗人通过对手推车意象的描绘,表现了中国北方人民的贫穷和悲哀,并传达出诗人在抗战初期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苦难制造者的无声抗议和质询。 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

一、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思想意义。

诗人已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哺育他长大的保姆“大堰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追忆,对劳动人民品质的赞美,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诗人把爱和恨、赞美和诅咒交织在一起,传达了他对当时罪恶社会的愤慨和不平。 二、分析大堰河的形象及其意义。

形象大堰河是一个贫苦的农妇。诗人赞美了她勤劳善良的崇高品质和灵魂。映现出她坚毅顽强的生活意志和纯朴善良的个性特征。大堰河的形象是千千万万勤劳忠厚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塑像,也是养育人类的母亲。

意义诗人通过大堰河和他一家的悲惨命运,深切感受到广大农民的痛苦和社会的不公。他赞美劳动人民的品质,愤怒的诅咒旧世界的同时,勇敢的宣告和自己的阶级决裂,唱出了一曲叛逆之歌,完成了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

三、简析《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对比、排比、反复等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艾青提倡自由诗,主张要有散文美,但反对散文化。

对比:比如大堰河一生和凄凉死后的对比;她的希望和残酷现实的对比;农民贫困和地主奢侈的对比等。在对比中表达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叛逆思想和反抗精神。

反复(复沓)和排比:这两种手法的结合,创造出诗作独特的章法。既形成回环的美感,又呈现出在变化中求统一,参差中求和谐的辨证艺术效果,读来一唱三叹,富有音乐性。

四、简析诗作借助联想进行铺排、构成意象的艺术手法。

诗人善于捕捉瞬间的感觉,产生众多的意象和丰富的联想。在本诗中借助联想,进行铺叙,形成生动的画面,构成丰富的意象,已成特点。在铺陈的排比句中,诗人采用大量的日常生活细节,构成鲜明生动的图画,创造了诗的意境。 现在文学作品精读-大堰河——我的褓姆》 识记:艾青的诗集《大堰河》、长诗《向太阳》。 简析:

1、诗篇以对比、排比、反复等手法表达强烈感情的特色。

对比的手法在诗中俯拾即是,如大堰河的梦和现实的对比,生前与死后的对比,农民生活与地主生活的对比,我在生父母家与在乳母家的感情对比等。排比的句式在诗中也比比皆是,如你的??,你的??;在你??,在你??;我??,我??;她含着笑??,她含着笑??等。反复的特色主要表现为,每节诗的首尾两句常常出现重复,而且多为对

大堰河呼唤的诗句,如“大堰河,是我的褓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等。对比、排比、反复等手法的运用,使诗作既明朗单纯又多姿多彩,更使诗人的感情得以尽情的抒发,从而形成诗作激情磅礴,回肠荡气的感情力量。

2、诗篇的艺术特点。

《大堰河——我的褓姆》是一首优美的自由诗。诗人以你我他的人称变换,通过叙事进行抒情,即有散文美,又有诗的韵味;诗人借助联想进行铺叙,把回忆、写景和抒情融合一体,构成生动的画面;诗人借用鲜明的意象(“厚大的手掌”、“紫色的灵魂”、“温柔的脸颜”)来表达感情,创造了动态的意境;诗人谱就的诗句长短无定,但有内在韵律,音调和谐,色彩鲜明,极有情味,富有感染力。 论述:

1、分析诗篇的思想感情。

诗作带有自传性质。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哺育他长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大堰河的一生是艰辛痛苦的,但她总是含着笑不停地操劳着,这就是诗人为大堰河建造的永久的塑像,也是勤劳、忠厚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塑像。因此,这是一首呈献给千千万万劳苦农民的“赞美诗”,也是一首“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诗人把爱和恨、赞美和诅咒交织在一起,传达了他对当时罪恶社会的愤慨和不平。 2、分析大堰河形象。

诗作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勤劳、质朴、心地善良的普通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大堰河。她是个连姓名都没有的童养媳,贫困和苦难伴随着她的一生,但她却毫无怨言地以自己的勤劳双手支撑起这个家,也以乳汁喂养了“我”。她的悲惨命运是对不公平社会的无言控诉,她的坚韧、善良赢得了“我”和广大读者的敬仰。通过这一形象,诗人不仅纪念了他的乳娘,而且诅咒了那个社会,坚定了与自己所由来的那个阶级决裂的意志。

《爱尔克的灯光》作者:巴金

1、理解“长宜子孙”四字的含义和作品对它的剖析、分析文章由此而展示出两种对立的人生道路。

本文是巴金在探访故居后写的。1941年,他回到阔别十八年的旧家,可故居已数易其主,当时的主人是国民党的一个保安处长。巴金在故居门外思绪联翩,故居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思索。

“长宜子孙”是封建家长对自己家庭的一种要求与期许,希望自己建立起的家业,包括封建家庭的伦理、礼仪以及财富能被妥善继承,并使儿孙们在自己创立的厚实基业中,安享富足、舒适的生活。同时,这也是封建家庭为自己及儿孙设定的一种人生道路。 但巴金对这四个字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认识,在文章中,他通过姐姐的悲剧,揭示了封建家庭囚禁了许多年轻有为的心灵,摧残了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清醒地总结出一个真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享乐上面。”作者从理想和感情上彻底否定了这一条“长宜子孙”的道路,并且高兴于自己走上了冲破封建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认为这才是一条光明之路。

实际上,文章展示了两条人生道路。

一条是祖辈依照“长宜子孙”的家训,希冀为儿孙谋求幸福,实质却囚禁了许多年轻善良心灵,葬送了年轻可爱生命的道路。又一条是作者自己正走着的路,即与封建旧家庭作彻底决裂,走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探求新的人生道路。

搜索更多关于: 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星星》作者:臧克家 1、简析《星星》的思想。 臧克家的诗多以旧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被称为农民诗人或泥土诗人。后期诗作题材扩大《星星》写于1946年,是后期代表诗作。 《星星》借对星星的赞颂,热情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品格、价值、力量、意义。对《星星》的真挚歌唱,显示了作者对人民在历史上作用的新认识。 在诗歌对星星聚居的“另一个世界”的深情赞美中,可以看出他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憎恶,以及对人民的新世纪的热切向往。 2、《星星》怎样以暗喻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 《星星》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暗喻手法抒情。以星星暗喻人民群众。暗喻、赞颂了人民既有独立精神又有团结精神的品格。诗作只是描绘了星星、银河、没有点明这些自然界的形象比喻着什么,有什么意蕴,所以是暗喻。但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