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研究概述
的负面影响,表现为母语语境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和顺序(sequence),探讨其在整个研究阶段的汉语语境方面的习得规律,解释其汉语语境意识的发展模式,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
这种对语境的习得研究和文化习得研究存在一定的重叠性。 关于修辞的对比分析,国内外语教学界有不少成果,但研究目的都是寻找英语或其他语言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修辞学习上的习得规律,并不是用来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如何对这些成果进行借鉴和转化,也亟待加强研究。目前针对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成果有:石慧敏(1997)《浅谈比喻与民族差异—中英日比喻及对外汉语教学》,王际平(2007)《日汉翻译教学中的日中修辞比较管窥》、曹萌(2007)《浅析英汉辞格中的数词》。 如何把修辞理论与中介理论相结合,也是一个研究薄弱的领域。以下可视为这两面的成果: 李柏令(2006),分析了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关系,并针对学生修辞能力方面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提出了六条防范措施。
张 舫(2007)从修辞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交叉点出发,讨论修辞学中的表达原则与接受原则在汉语中介语中的具体体现,并归纳为两类八种情况:[+立诚、+切旨、+适境]、[+立诚、+切旨、-适境]、[+立诚、-切旨、-适境]、[-立诚、+切旨、-适境]、[-立诚、-切旨、-适境]与[+领会言语信息、+利用语境因素]、[-领会言语信息、+利用语境因素]、[-领会言语信息、-利用语境因素],进而探讨这些具体体现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四.修辞教学涉及的语境、语体、文化讨论 一)修辞与语境、语体 修辞学向来重视语境、语体研究,而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两方面尤其显得重要。吴土艮(2003)认为,修辞学和对外汉语(教学)都重视语境、语体等因素。言语环境是各种修辞现象的基础,修辞学把它列为“第一义”要则之一;言语活动中语境和语言符号的共同作用会产生有别于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意义,掌握语境意义的能力才是言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符号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义、特指义、暗示义、超常义、言外之义等。语体是以语言的交际功能为依据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系统,为着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任务和交际方式等的需要,因此任何修辞活动都要受到语体的制约,对外汉语(教学)也莫能例外。不过由于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阶段等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条件的须进行专业训练。
李柏令(2007)借助教学中出现的活生生的例证,分析了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展开语境教学的意义,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在教会学生汉语诸要素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构成汉语语境的诸因素,使学生善于在各种特定的谚语环境中使用汉语来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思想,
需要说明的是,“语境”、“语体”不单单是修辞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语用学,功能语法学、语言教学等学科都很重视。而且对两者的研究业已发展成为新兴的独立学科‘语境学“、“语体学”。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令人振奋,但基于篇幅的关系,本文不再扩展。 二)修辞与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跨文化言语交际的问题必须在修辞实践中才能得到最直接的体现。如辞格误用是修辞问题也是文化问题,礼貌用语失当是修辞问题也是文化问题。很多学者都认为汉语修辞不仅是汉语运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汉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者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谭汝为(2004)从“汉语修辞在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汉文化对汉语修辞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和“汉语语汇的修辞特征”三个方面 ,阐析了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的关系,以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侯友兰(2004)认为,由于汉语修辞现象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进行修辞教学时,应向学生较为深入地解说各类修辞现象所反映的中国文化特色,或赖以产生的文
化背景,并进行适当的文化比较,将修辞教学与文化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
在这样一种共识下,中国修辞学会会长王德春教授在第二届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阐述了对外汉语修辞中文化概念三个层次的内涵,即一般的文化、交际的文化和语言体系本身蕴涵的文化因素。三个层次的提出,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从以上概述的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逐渐为大家所共识,修辞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已经处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之中,但我们仍需要从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去努力建构完善的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A——论文集或专著的析出文章;C——论文集;D——学位论文;J——期刊文章;M——专著; N——报纸文章;P——专利; R——报告;S——标准; Z——词典资料。 陈 萍《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高等)中的修辞问题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年第3期
曹成龙《修辞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大学报》2004年第7期
曹萌《浅析英汉常见辞格中的数词》[J],第四届对外汉语修辞国际研讨会讨论论文,2007 陈光磊《对外汉语的语用修辞教学》[J],《修辞学习》2006年第2期 陈汝东《简论以修辞为纲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董明、桂弘《谈对外汉语修辞的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1期 冯晓鸿《对外汉语教学中修辞教学与修辞能力的培养——第二届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绍兴文理学报》2005年第3期 冯晓鸿《浅谈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导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侯友兰2005《修辞与文化应贯穿对外汉语教学始终》[A],陈汝东〈修辞学论文集〉第八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候友兰《对外汉语教学中修辞教学与修辞能力的培养——第二届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绍兴文理学报》2005年第3期
姜德梧《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学作品的修辞分析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1期 李柏令、曹萌《第一届对外汉语与修辞研讨会在上海交大举行》[J],修辞学习。第6期 李柏令《语境与对外汉语教学》[A],夏中华〈修辞学论文集〉第九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李柏令《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A] ,王德春、李月松《修辞学论文集》第十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李柏令《作为二语习得的语境习得研究刍议》[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李瑛、姜敏《语义学、修辞学与对外汉语教学》[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李哲《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中的消极修辞问题》[J],《科教文汇》2007年第7期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2期 马明艳《对外汉语教学中修辞教学与修辞能力的培养——第二届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绍兴文理学报》2005年第3期 秦惠兰《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教学研究》2006年第9期 石慧敏《浅谈比喻与民族差异——中英日比喻及对外汉语教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期
谭汝为《民俗语言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4期
谭汝为《修辞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绍兴文理学报》2004年第2期 王际平《日汉翻译教学中的日中修辞比较管窥》,第四届对外汉语修辞国际研讨会讨论论文 吴迪《对外汉语中的修辞教学》[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吴平,陈汝东《修辞学论文集》第八集,A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吴土艮《现代修辞学与对外汉语》[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第5期 肖莉《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修辞学习》2004年第5期
徐新颜《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A],陈汝东《修辞学论文集》第八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杨德峰《试论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J],《修辞学习》2001年第6期, 杨雪燕《文体学与对外汉语教学》[J],《外交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于宏梅《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的修辞教学》[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翟宜疆《现代修辞学理论与高级听说教学》,陈汝东《修辞学论文集》第八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张舸《论修辞原则在中介语中的体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周健、彭彩虹《中高级汉语教学应突出修辞能力培养》[J],《汉语学习》2005第3期 周健《试论文化混融语境中的交际与汉语教学》[J],《汉语学习》2000年第4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