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外库存商品融资业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内外库存商品融资业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温继红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第09期
摘要:本文在深入剖析国内外库存商品融资业务的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总结并梳理出国外5种和国内4种基于库存商品融资的业务模式,并重点分析了不同融资业务模式的操作流程,以及国内外在开展库存商品融资业务实践中的差异。 关键词:库存商品融资 物流金融 比较研究 1 概述
国外的库存商品融资业务在20世纪初就已初现雏形[1]。从1905年俄沙皇时代的谷物抵押贷款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展的库存商品融资、保理融资等业务,再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开始推行的以IT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中小企业制造业融资业务,以及意大利、以色列等地区陆续推出的灵活多样的贸易融资服务,库存商品融资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2]。相对于国外开展库存商品融资业务的悠久历史,我国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储运开展的第一笔仓单质押业务开始,到现在已发展到年授信额度近50亿元的库存商品融资规模。截至今天,我国已经出现了20多家金融结构联合物流企业开展形式多样、手段灵活的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3]。快速发展的库存商品融资业务,吸引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注意,物流金融范畴内的相关概念逐渐在学术界和金融界传播开来。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国内外库存商品融资业务的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总结梳理出典型的基于库存商品融资的业务模式,并针对不同的业务模式,分析它们在实践中具体的操作流程,最后给出国内外在开展库存商品融资业务实践中的差异。
2 国外库存商品融资的业务模式
根据美国商业银行组织CFA(Commercial Finance Association)归纳,库存商品融资业务可以划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中银行根据贷款者的质押库存价值阶段性地发放贷款;第二类中银行发放贷款用于购买全部或部分贷款企业的库存。就企业业务模式上来看,大概经历了以下五种库存商品融资业务模式[4]。
2.1 存货留置权融资。在该融资模式下,银行拥有借款企业的存货留置权,但企业能够自由地销售存货。从具体操作层面看,这种融资模式对银行的存货监管并不利,随着时间推移,存货减少,相应的价值也下降,如果企业不及时补货,银行将面临贷款抵押品部分留置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种模式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2.2 公开仓储融资。在该融资模式下,借款企业将存货放在专门仓库中,由第三方仓储公司代为保存和管理。购货方在购买借款企业的存货后,直接将货款打到贷款银行,用于冲减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