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什么? 2、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小结: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白发双亲身边。可是他们却希望── (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些,…… 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课文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4~6段,熟读1~3段。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 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全班齐背4~6段) 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 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并细细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①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②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展示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③总结: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 (2)、出示句子: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 ②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③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④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学生如果讲到其他句子,教师随机教学。) (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1、总结学法:①放声读,划句子。②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③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小黑板出示) 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3、反馈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例如,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3)、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 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感情朗读1~3段) 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板书: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 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4、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 5、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深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6段,女生充当朝鲜人民可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 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中出现的感人小故事,开个英雄故事会。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 小金花 (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 依依惜别 大嫂 教学反思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