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过影片之后猜一猜我们到了哪里?
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放录像
同学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师:背景音乐有没有注意到?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水乡走一走,共同学习并演绎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四、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A、欢快活跃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A、婉转细腻柔美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唱歌谱
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歌谱唱一唱(出示歌谱)学生分三组唱,第一组先慢唱,然后恢复原速。
5、歌曲教唱
师:这么动听的旋律配上美妙的歌词一定更好听 a) 放录象(学生听) b)学生跟唱(多唱几遍) 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6、放开声音唱一唱。 7、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唱的更美?每一句怎么处理? (1)学生自己试着唱一唱
(2)教师可提示:从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上有什么想法?
(3)学生把每一句都试唱出来,说出为什么这样处理,全体在试唱,教师指导。
(4)按照同学们处理的方法大家一起感受演唱。(放录音) 五、欣赏与拓展
1、《茉莉花》是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拓展
师:我们加一种唱法:轮唱 (1)练习轮唱 (2) 清唱
(3)放录音请同学唱第一段,全体起立唱第二段。 六、教师总结,师生再见.
说说这节课学习后的快乐之处是什么? 第4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通过欣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统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开得怎么样。
二、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B音乐的风格与东北人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关系
C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旋律方面有何异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
歌词基本相同,旋律变化比较大,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东北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的《茉莉花》旋律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衬词的处理也显出东北二人转的特点。
4.生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转版的《茉莉花》。 三、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
旋律中加入了升\和升\等音符,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河北民歌《茉莉花》:
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起始音也相近似。歌词的变化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
4.师用听唱法指导学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四、小结。
师播放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辨别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第二课 悠扬民歌
教材分析: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本课以“悠扬民歌”这一人文主题命名,所选取的内容为根据民歌改编或以民歌音调为创作素材的作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聆听与学唱、分析与比较、编创与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和体验民歌的特点与魅力,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迪克西岛》是一首根据美国民歌改编的,由短笛、口哨与乐队演奏的乐曲,主要是结合本课的知识与技能内容,为认识短笛而安排,也是小学阶段介绍的最后一件西洋乐器;管弦乐曲《小河淌水》,是以云南的同名民歌为素材,运用绚丽多彩的管弦乐色彩,把人们带入朦胧月夜之中,这部作品,属于当代经典之作。聆听这部作品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管弦乐的表现力,也为下一课西洋乐器分类和乐队组成及排列等一系列的学习作铺垫。
《妈妈格桑拉》是藏族风格特点的歌曲,抒情优美;《赶圩归来啊哩哩》是彝族风格特点的歌曲,活泼热情,这两首歌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便于学生接受和演唱的角度,将《赶圩归来啊哩哩》做了适度删减,选取了最经舆的片段让学生演唱。通过学唱与编创表演等实践活动,进一步积累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经验
教学目标:
1、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
2、聆听乐曲《迪克西岛》,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辨出短笛持音色。
3、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4、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歌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用多种形式表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