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图中物距u=30cm>2f,解得f<15cm;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物距u=10cm,因为f<15cm,则物距10cm可能等于两倍焦距,可能大于两倍焦距,也可能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或者小于焦距,
所以凸透镜可能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或者正立放大的虚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故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11.【解答】解:
A、并不是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伽利略望远镜物镜为凹透镜,目镜为凸透镜,故A错误;
B、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这样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观察更清楚,故B正确;
C、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两次放大而实现的,其中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C正确;
D、望远镜的物镜和照相机镜头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越远,像距越小,像越接近焦点;目镜和放大镜作用相同,目镜把物镜成的像再放大,故D正确。 故选:A。
12.【解答】解:(1)移动横梁的平衡螺母只能在调节天平的过程中,在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
(2)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说明左端下沉一点,增加最小的砝码会使右端下沉,只有向右移动游码。 故选:D。
13.【解答】解:设甲物质的体积为V甲,乙物质的体积为V乙, 则甲物质的质量:m甲=ρ甲V甲=4g/cm3×V甲=4V甲, 乙物质的质量:m乙=ρ
乙
V乙=7g/cm3×V乙=7V乙,
甲和乙混合后的总质量:m总=m甲+m乙=4V甲+7V乙, 甲和乙混合后的总体积:V总=V甲+V乙, 由ρ=可知,所以甲和乙混合后的密度为:
ρ总===,
由于混合后的密度为5g/cm3,所以=5g/cm3,
第9页(共13页)
则4V甲+7V乙=5V甲+5V乙, 解得:V甲=2V乙,
所以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m甲:m乙=故选:A。
14.【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a=Vb时,ma>mb,所以ρa>ρb; ρa=
=
=2×103kg/m3>ρ水; =
=8:7。
ρb==
=0.5×103kg/m3<ρ水。
故选:D。
15.【解答】解:奶茶放入冰箱之前是液态的,一段时间后全结成冰,说明奶茶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中奶茶的密度变小,根据公式
可知奶茶的体积变大了,由于奶茶杯所含的物质多少未变,所以奶茶
的质量没变,因此可知奶茶的状态、体积、密度发生了变化,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在此试卷上作答无效!)
16.【解答】解:(1)宇宙中恒星间的距离都非常大,为了表达起来方便,天文学家使用一个非常大的长度单位﹣﹣光年;光年等于光在一年内光通过的距离;
(2)在光的色散的实验中,太阳光是复色光,它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故答案为:(1)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2)复;三棱镜;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 17.【解答】解: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的镜头也是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角膜;镜头;倒立缩小的实。
18.【解答】解: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 为了改变计量制度的混乱情况,现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国际单位制。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故答案为:国际单位制;千克;秒。 19.【解答】解:气体很容易热胀冷缩;
第10页(共13页)
暖气片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所以想要对整个房间加热,暖气片就要装在室内的下方。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密度;下。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1分)
20.【解答】解:(1)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
21.【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如果玻璃板不竖直,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因此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
(3)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而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移去后面的棋子,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玻璃板前面棋子的像。
(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玻璃板前的棋子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
(5)由于玻璃板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弱,成像较暗,所以本实验最好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代替棋子完成实验。实验时也只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6)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连接AA′、BB′、CC′,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探究像物的连线即AA′BB′CC′与镜面的关系。 故答案为:(1)薄;垂直;(2)大小;(3)不能;(4)不变;(5)反射;前;
(6)连接AA′、BB′、CC′,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探究像物的连线即AA′BB′CC′与镜面的关
第11页(共13页)
系。
22.【解答】解: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已知f=10cm,u=30cm,则u>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点燃蜡烛,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还是完整的像;只是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亮度会减弱。 (3)近视眼不戴近视眼镜,由于晶状体变厚,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又恢复到原来状态。
故答案为:光具座上;(1)左右移动光屏;清晰;缩小;(2)成完整的像;亮度暗一些;(3)前面。 23.【解答】解:(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此时指针偏左,说明左侧质量较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
(2)金属块的质量为m=50g+20g+5g+3.4g=78.4g; (3)金属块的体积为V=40ml﹣30ml=10ml=10cm3; (4)金属块的密度: ρ==
=7.84g/cm3=7.84×103kg/m3。
故答案为:(1)标尺左端;平衡螺母;右;(2)78.4;(3)10;(4)ρ=;7.84×103。 24.【解答】解:(1)光的速度c=3×108m/s,t=8min=480s, 由v=可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s=vt=3×108m/s×480s=1.44×1011m=1.44×108km; (2)由v=可得,飞机需要的时间: t′=
=
=1.2×105h。
答: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44×108km;飞机要经过1.2×105h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25.【解答】解:(1)植物油的体积:V=5L=5×103m3;
﹣
由ρ=可得: m油=ρ
油
V=0.9×103kg/m3×5×103m3=4.5kg。
﹣
(2)若用它来装水,等质量的水,m水=m油,
第12页(共13页)
由ρ=可得,水的体积:
V水==
=4.5×103m3=4.5L。
﹣
4.5L<5L所以能装进等质量的水。
答:该瓶植物油的质量是4.5kg;用这个桶装等质量的水,可以装的下。
第13页(共13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