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国公共政策主体及制定
3、对政策问题有研究的组织或个人。
社会上存在大量的研究机构,他们经常以发表文章、举办研讨会、咨询、讲演以及与有关官员的私人交往等形式,试图推销自己的观点,影响有关的政策。
(四)政策问题的选择
政策动议、诉求是很多的,但最终进入决策过程的只是少数。
下列因素决定了对政策问题的选择。
1、政策问题是否在公共政策主体希望解决的问题或希望达到的目标之内。
2、有关各方能否就政策问题达成初步的一致。
3、政策诉求是否符合上级现行政策的基本原则。
“体制内创新”---逐步修改
“体制外创新”:
在征得上级同意的前提下开展“试点”。
适合主流舆论“胆大”突破。
作有利的理解 “钻政策的空子”。
4、决策者个人价值判断的作用。
(五)政策问题选择存在的问题
1、政策问题界定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2、普通公民参与政策选择的渠道不多。
3、政策选择的随意性较大,主要表现是
不符合国家根本政策、有益局部但以公共利益为代价的“土政策”也能够进入决策过程。
三、公共政策制定
(一)调查研究阶段
1、组织一个政策起草班子
如果政策只涉及一个部门,起草班子的组成就由这个部门的领导人指定。
如果政策涉及多个部门,就由这些部门的共同上级指定组成一个班子,或者确定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