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等待与倾听
等 待 与 倾 听
———让课堂提问彰显精彩
【内容摘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感叹:面对课堂提问,学生不爱发言,即使站起来回答也是只字片语,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做的更多的是自问自答。针对这样的一些教学实际,我想从课堂提问的时机和提问后处理的方法上来谈谈怎样提高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那就是教师耐心的等待与真诚的倾听,让课堂提问彰显精彩。
【关键字词】:语文 课堂提问 等待 倾听 引言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教师可能都有过或者正在经历着这样的感受: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举手发言的学生不多,站起来发言也是只字片语,课堂气氛沉闷。有些教师甚至埋怨:“这些学生怎么这么不敢表现、不想表现,真是没办法”,“下课还生龙活虎的,一上课就死气沉沉的”,“基础不好又不想表现,怎么引导都没有用”??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课堂提问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为了让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双边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觉得教师应该注重提问的时机和提问后的处理方法,即耐心的等待与真诚的倾听。根据我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我主要从三方面来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受。第一、课堂提问前教师的等待,让学生有充分阅读文本的时间;第二、课堂提问后教师的等待,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第三、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耐心的倾听,给学生鼓励和自信。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创造课堂的精彩。
一、课堂提问前教师的等待,给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时容易犯的错误是:没等学生读完课本,没等学生读出感觉,就匆匆进入课堂提问环节。其结果往往是许多学生未来得及阅读和思考,更不要说让他们回答出什么来,场面难免尴尬,教师提问的“一击石”却并未击起学生回答的“千层浪”,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教师提问时没有把握好时机,
1
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谈谈这个问题。高一语文第一册古诗《孔雀东南飞》,全诗长353句,1765字,是中国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叙事诗,此诗故事凄美,情节曲折,我个人比较喜欢,所以在备课时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1、焦仲庆、刘兰芝如此相爱,何不选择逃离、私奔来保全自己的爱情?2、焦仲庆不肯私奔是为了尽孝,那么又如何来看待他的殉情呢?殉情应该是更大的不孝吧?3、同是一个刘兰芝,在焦家成了被遣之妇,而回娘家后,却先后有县令、太守之子来求婚,你觉得这样的情节安排合理吗?对于这样的教学设计,我自认为问题环环相扣,又有一定的探讨性,学生应该会有不错的反应。可是第一堂课我在保安班授课时,却遭到了失败:对于课堂提问,学生们反映平平,回答提问的学生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沉闷。
失望之余,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那就是学生“读”得不够。一篇1700多字的古诗,一批职业学校的学生,给他们十分钟左右的阅读后,我就抛出了“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而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还不够,对课文的译读和具体情节把握上,学生还存在较大问题,这种情况下的课堂提问,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下一堂在财会班上课时,我调整了教学安排,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照课文注解自译自读,第二课时我再进行课堂提问教学,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再请学生个别回答。结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颇有一些新的见解,如对第3个问题的回答,就有学生说:可能是媒婆的花言巧语;有学生认为:可能是讨去当小妾的;也有学生认为:那也许只是作者的一种美好的假想和对我们读者的情感上的安慰??像这样的课堂提问和回答,我想已不再是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而是学生与老师之间,文本之间展开的一种对话、交流,这一切就赖于提问前的等待,是这种等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文本的阅读,从而有效实施课堂提问,促进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升华。
有人就曾对一所中学的语文课堂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学生对获取知识最感兴趣的方法是“自己看” 。所以,在课堂提问前,教师要学会等待,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进入角色,再适时进行提问,使课堂提问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2
二 、课堂提问后教师的等待,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
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1974年提出“等待时间”这一概念。她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那么一般教师都会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0.9秒。事实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的。罗伊通过实验研究还发现,如果增加“等待时间”, 学生不回答的次数会减少,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会变长,学生回答问题时更有信心,学生会提出更多其他的解释。由此进行课堂提问时,能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组织答案的时间,从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
在教学《鸿门宴》时,为把握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我创设了这样一些问题:根据《鸿门宴》所展示的人物性格来看,你认为西楚争霸中,项羽最终失败的主观因素是什么?你觉得项羽身上又有哪些性格特点是你比较赞赏的?问题提出后,很快有几位学生举手,但我知道现在开始提问,学生的答案是不成熟的,而且学生的参与量不够,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坚持:面对课堂提问,学生应该是“百花齐放”而非“一枝独秀”;课堂更不应该成为几个学生的舞台和多数学生的看台。我没有让举手的学生马上站起来发言,而是要求学生们先思考五分钟,过了近五分钟的思考后,我再开展小组和全班交流,然后请学生个别回答。在这堂课上,许多学生说出了自己对项羽这一人物的见解和看法,而有些见解和看法是我在课堂上没有讲到过的,如有一女生答:我觉得项羽是一个很宽宏大量的人,他能够不计前嫌原谅并重新接纳刘邦,这正是项羽的英雄气概所在,尽管他是失败了,但我觉得他是胜利了;又有一男生答:我觉得项羽是一重情重义的男子,比如他对自己的爱妾虞姬可谓情真意切,有《垓下歌》为证: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对刘邦也念及“戮力攻秦”之义,不杀刘邦之父??学生们说得有凭有据、有条有理,更使我欣慰的是他们并没有狭隘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好与坏、卑与劣,而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比较公正客观的来看待历史人物,学生在课堂上的这些表现和发挥也正是提出问题后我耐心等待的结果。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绝不能让“自主思考”匆匆过场。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3
学生在探讨、思索、回答问题时,哪怕离答案只有一步之遥,也要让学生自己去走、自己去爬。而这时教师能做的是等一等,再等一等,也许下一刻,就是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时;也只有这样的等待,才能等出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等出学生学习的乐趣,也必将等出课堂姗姗而来的精彩!
三、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倾听,给学生鼓励和自信
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特级教师韩军曾经说:要把语文课堂变成美的课堂,要把语文教育变成艺术,就不能忽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倾听艺术。我们的教师大多在学生时代时就学会了读、写、讲??但可能从未学习过如何倾听。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一位优秀的教师未必是一位优秀的演讲者,通常却是一位最佳的倾听者;不会做一位真诚的倾听者,那么你也就绝对不会成为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提问效果,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除了学会耐心等待之外,还应该学会真诚的倾听。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倾听,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认可。在许多老师的课堂上,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或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往往容易打断学生,直接给学生提示;或者干脆代学生回答说出正确答案;或者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其结果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多么的错误,以至于根本不值得让老师听完,久而久之,学生在以后上课时肯定不会再举手回答问题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能力也不再得到锻炼,我们的课堂提问教学最终也只能成为教师的自问自答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倾听, 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和重视,是教师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和尊重,这种接纳也表明了一种真诚的平等,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
所以要保持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耐心的倾听是很重要的。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学会认真地倾听,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只字片语,哪怕是零零碎碎,语不成句的,甚至跟你所预设的参考答案毫无交集的,你也不要急于打断,不要让你的那个标准答案去圈设学生的回答,而要时刻让学生感觉到正有位忠实的听众在聆听着自己,欣赏着自己,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培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回答问题的习惯。
4
等待与倾听,让课堂提问彰显精彩。这些提问技巧的有效应用会碰到很多困难,它需要教师的无私奉献,需要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美德融入到课堂提问的实践中去,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去。希望有一天,每个教师的课堂上都能毅然举起许多手,像无数只帆船,在人生的海洋里迎风破浪!让教师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论》无锡市第一中学 网址http://www.wxyzedu.net/index.asp
[2].《孩子们,你们为何不爱举手了》 苏州高新区东渚中学 计剑芬
[3].《关于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思考论文》公文大全 网址www.gwdq.com
[4].《耐心等待,让课堂更实在》 常熟市海虞中心小学 杨文荣
[5].《倾听之美:语文课堂的动人魅力》 06年度浙江小语论文评选 179号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