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全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DNA分子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5)DNA分子的自我复制,这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DNA通过复制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传递遗传信息,从而保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使种族得以延续。即亲代将自己的DNA分子复制出一份,传给子代。这样就使物种代代延续,不致灭绝。
[二] 教学目标巩固
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A≠G时,双链DNA分子中,下列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 )
A.A?T?1G?C
B.A?C?1G?C
C.A?G?1T?C
D.A?C?1T?G
答案:C
2.某生物细胞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22%,那么,胞嘧啶的分子数占( )
A.11% 答案:C
3.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状结构。
A.①③④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⑤④② D.③①④②⑤ 答案:D [三] 布置作业
P11~12复习题第一、二、三、四题 [四] 板书设计
B.22%
C.28%
D.44%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 教学程序 导言 复习提问:
1.从分子角度分析为什么亲代和子代在性状上相似?
学生回忆回答:因亲代把自己的DNA分子复制了一份,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了子代。 2.为什么子代获得了亲代的DNA分子,子代在性状上就像亲代呢?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会回答:是因为DNA分子可以控制遗传性状。
用心 爱心 专心
那么,DNA分子是怎么控制性状呢? 这就是本小节要解决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认为: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这些基因分别控制着不同的性状。 教师出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点评:由图可说明每种生物都有许多基因(因每种生物有多条染色体)。性状是由基因所控制的。那么基因与DNA有什么关系呢?
一、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3~14。
教师简介基因的发展:让学生明确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是在实验基础上随着理化技术手段的发展而发展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真正认识到,成熟体细胞中的每一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学生要对此概念理解,教师必须对此概念的三个要点进行点评: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是有遗传效应,有的DNA片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
2.基因是决定性状的结构单位。
学生活动:观看“基因工程初探”录像片段,让学生理解控制某性状的基因是特定的DNA片段,可以切除,可以拼接到其他生物的DNA分子上去,从而获得某种性状的表达,所以说基因是决定性状的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3.基因是决定性状的功能单位。即生物的特定基因决定生物的特定性状。如人的黑发由黑发基因控制,人的双眼皮由双眼皮基因控制。
设疑: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DNA与蛋白质共同构成染色体,那么基因与染色体有何关系呢?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这就像音乐曲谱,一个曲谱分成许多小节,各个小节内排列着数目不等的音符,经演唱表达不同的音调。
再回忆: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有多少种? 学生回答:(略)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 质疑:基因的化学结构怎样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回答“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教师讲述: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例如:人的双眼皮基因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这样特定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人的双眼皮的遗传信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是遗传信息而不是双眼皮本身,下一代就可以将双眼皮遗传信息表达为双眼皮。不同的基因,四种基本单位的排列顺序不同,但是,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排列顺序。
最后,银幕显示进行总结: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b.每个染色体含一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每个染色体包含两个姐姐妹染色单体,此时含有两个DNA分子。
c.每个DNA分子有很多基因。
用心 爱心 专心
d.每个基因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e.基因的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通过总结,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再质疑:基因是如何复制的?基因又是如何控制性状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P14并思考。
教师讲述:由于基因是DNA片段,所以基因的复制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以—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来,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遗传学上把这一过程叫做基因的表达。那么基因如何控制蛋白质合成呢?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一、教材分析
1.本小节主要讲述: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内容。本小节的引言指出了DNA是联系子代与亲代的物质,简要地交代了DNA与基因,以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在讲述基因的本质时,首先以果蝇的某些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的图例,交代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然后,阐述基因的本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在此基础上,教材又讲述了DNA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即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首先通过讲述两种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阐明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然后,用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对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分子的复制)和表达(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进行小结。由于课时所限,中心法则的内容处理为小字。
关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使学生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蛋白质是如何决定生物性状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两点:
第一,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的; 第二,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难点。 2.本小节与他它章节的联系: a.与“生物的遗传定律”紧密联系; b.与“生物的变异”紧密联系;
c.与高三教材《基因的结构》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紧密联系。 本节内容的掌握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中心法则”的概念及发展(A:知道)。 (2)DNA与RNA的异同(B:识记)。
(3)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B:识记)。 (4)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B:识记)。 (5)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B:识记)。 (6)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概念(C:理解)。
用心 爱心 专心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基因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1)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 (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实施方案
(1)学生阅读、讨论结合教师举例、图示进行教学。
(2)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是在不同的地点进行的,是以信使RNA为媒介而进行的。
四、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突破策略
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多媒体课件显示出此动态过程,通过列表对比理解信使RNA和转运RNA的结构不同导致的功能不同,使用细胞亚显微结构挂图让学生明白转录在核内而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内容。
五、教具准备
1.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挂图; 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多媒体课件; 3.信使RNA和转运RNA结构对比投; 4.影片:“基因工程初探”录像片。
六、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预习,发挥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完成基因的概念及基因的表达的教学。
基因的概念是通过对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复习引出并点拨来完成的。
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应以mRNA为纽带,把基因的碱基与氨基酸联系起来,让学生最终理解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是由基因的碱基决定的。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节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复习提问: (1)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 (2)蛋白质在细胞的什么地方进行合成?
学生回答: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
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
质疑: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是如何控制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