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六第四十七课时民事纠纷解决途径讲义
专题六 法律救济
第四十七课时 民事纠纷解决途径
【分析考情 扫描考向】
考试大纲说考点 考点展示 学习目标 ①识记:调 解 法治意识:增强履行合同结合A和B两个公司约定的法治意识 不打官司解决纠纷 ②理解:仲裁 2017·04月关于废弃物处理约定科学精神:根据相关法律浙江,41(1) 的纠纷,考查仲裁的知识,提高具体问题具体相关知识(综合题) 分析的能力 ③理解:行政复议 2018·04月浙江,36 结合张某违反禁放烟法治意识:通过具体案例花爆竹规定的具体案分析,提高实现民事权利例,考查行政复议和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 行政诉讼(选择题Ⅱ) ①识记:诉讼与诉讼权利 心中有数打官司 2016·10月到朋友圈的矛盾纠纷浙江,37 案例,考查诉讼权利(选择题Ⅱ) 结合原告与A公司产②理解:公2018·11月民的基本诉浙江,40(2) 纷,考查公民的基本讼权利 诉讼权利(非选择题) 身的合法权益 生的长期代销合同纠和权利意识,依法维护自法治意识:增强法律意识身的合法权益 和权利意识,依法维护自结合小王与小张关于将不宜公开的照片传法治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真题分布 四年考卷析命题 背景追踪 核心素养 结合某造纸厂排污,致使李某承包的鱼塘2016·04月遭受损失案例,考查浙江,38 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选择题Ⅱ) 命题分析预测 1.高频考点:诉讼、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2.命题预测:结合具体案例,考查本课的相关知识
考点一 调解
1.含义:调解是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2.机构: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3.人民调解的作用:人民调解在国际上被誉为伟大的“东方经验”,在国内则被称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4.原则
(1)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2)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3)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点一点:调解分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诉讼调解等,当事人或在其他人调解下解决纠纷,这是和解,而不是调解。 考点二 仲裁
1.含义: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争议的,可以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后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进行裁判,就是仲裁。
2.特点:仲裁程序比诉讼程序更为灵活,而且审理不公开进行,一裁终局,它显得更加便捷、经济,影响也更小,仲裁裁决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 3.基本制度
(1)协议仲裁制度:当事人申请仲裁、仲裁庭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决都必须依据双方当事人所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
(2)或裁或审制度:当事人在仲裁和诉讼之间只能选择其一。
(3)一裁终局制度: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机构:我国的仲裁机构是仲裁委员会。 考点三 行政复议
1.含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特定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该行政机关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2.实质:行政复议是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法监督,是一种以准司法的方式审理特定行政争议的行政行为。
3.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4.特点:行政复议属于一种方便、高效率的机制,并且行政复议不收取任何费用。 联一联:行政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不能等同
(1)当我们与别人发生纠纷无法协调时,可以向政府申请行政仲裁,不能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解决此类型纠纷。
(2)当我们不服政府机关的某一执法行为的时候,可以向该机关的上级申请裁决,即行政复议;若向人民法院申请裁决,即行政诉讼。 考点四 诉讼和诉讼权利
1.含义:诉讼又称“打官司”,是由司法机关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最后途径。
2.种类:诉讼可以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
3.法律依据: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是诉讼法。根据诉讼种类的不同,我国的诉讼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4.法律基础:公民依法享有诉讼权利的法律基础是相同的。 考点五 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1.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对一切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合议制原则;等等。 2.公民的诉讼权利
(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2)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3)公民有上诉的权利。
选一选:案件一审判决后,乙才知道本案的陪审员丙是甲的弟弟,于是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二审人民法院在对上诉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丙未自行回避,双方当事人也没有申请回避。这时,二审法院应当( )
A.视为当事人放弃申请回避的权利,继续审理 B.裁定中止审理
C.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D.报上级人民法院处理
解析 本题考查当事人回避的权利,本案一审陪审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正确的判决,二审法院应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故应选C项。 答案 C
考向一 非诉讼解决纠纷的方式
【例1】 (2017·04新高考,41.1)A公司委托B公司处理废弃物,双方约定:B公司应按专业要求对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理;若产生纠纷,可同时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为节约成本,B公司未按专业要求进行环保处理,直接将废弃物倾倒在山坡草丛中。受高温暴雨影响,废弃物腐烂殆尽,植被遭到严重污染,很多农户的鸡吃了受污染的草后死亡。农户找到A公司要求赔偿,A公司赔偿农户后,要求B公司承担法律责任,B公司以高温暴雨属不可抗力为由拒绝承担责任。纠纷产生后,调解无果,A公司和B公司未达成任何协议。 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相关知识,结合本案,判断A公司与B公司关于纠纷解决方式的约定是否有效,并指出理由。(3分)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判断A公司与B公司关于纠纷解决方式的约定是否有效,并指出理由。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材料中A公司与B公司关于纠纷解决方式的约定要进行认真研判,通过解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可以看出,其约定是无效的。理由方面,根据我国的仲裁基本制度,实行或裁或审,仲裁和诉讼之间只能选择其一,本案中双方关于可同时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约定无效。
答案 无效。根据我国的仲裁基本制度,实行或裁或审,仲裁和诉讼之间只能选择其一,本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