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下健康教育教案讲解
第五课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2、知道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学会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教学重点
1、知道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学会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教学难点
1、知道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学会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1)思想上不重视。通过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各种原因,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教练员、体育教师、学生及运动员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其中有的认为“小伤,小病没有关系”。“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等等,于是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2)准备活动没做好,没能使肌肉温热和协调起来,肌肉缺乏力量和灵活性,往往容易引起运动损伤。准备活动没做好的表现在:准备活动不充分,专项准备活动量与强度不够。
(3)技术错误。做出的动作违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违反人体解剖
结构的特点,例如肘关节外展“撇”手榴弹、倒地时直臂撑地等动作,容易造成上肢肘关节、腕部的损伤。
(4)组织方法不当。例如任意穿过投掷区,投掷时缺乏严明纪律和统一的口令,有的学生去拾器材,而有的学生又投出器材。 (5)练习者身心状况不佳。例如过度疲劳,过度兴奋、激动、紧张、恐惧等,容易造成损伤。
(6)场地设备的缺点。如场地不平,有碎石子;跑道过硬过滑;沙坑硬,内有铁钉、玻璃片等。 二、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使师生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学生身心做好参加体育锻炼的准备。 (3)合理组织教学、训练和比赛,加强安全措施的落实。 (4)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提高人人注意安全、关心安全的意识。 (5)提高身体、技术训练水平,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
(6)加强医务监督,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在体育活动中区别对待。 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1、皮肤表面擦伤的处理。伤后及时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伤口,然后敷以凡士林油纱布,并加以包扎。如无感染,两周后即可痊愈。较小的擦伤,可涂上外用药,不需包扎。
2、鼻出血的处理。张口呼吸,用拇指和食指紧捏两侧鼻5--10分钟,有压迫止血作用。如出血不止,可将干净的棉球或软布等塞入鼻腔压
迫止血。同时可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促使鼻内血管收缩、出血停止。
3、肌肉损伤。 轻微的肌肉拉伤,在伤后24小时之内,给予冷敷,局部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服用止痛药。24小时以后,可以改为热敷,可做远端关节的医疗体操及患肢的功能康复活动。 对肌肉完全撕裂伤员的处理,除按上述方法处理外,应将患肢抬高并固定,局部可缠上绷带加压。
4、脑震荡的处理。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两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对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5、关节脱臼的处理。触摸患处的动作要轻柔,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6、骨折的处理。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第六课 出血的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血管的分类及不同种类血管出血的特点。 2、学会鼻出血的止血方法。学会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鼻出血的止血方法 2、学会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鼻出血的止血方法。 2、学会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 教学过程
创伤一般都会出血,特别是较大的动脉出血,如果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就会因出血过多而影响甚至危及生命。青少年好奇爱动,外伤事故比较多,因此学习一点出血的处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人的血管分为毛细血管、静脉血管、动脉血管三类,所以可以根据出血的颜色和状态不区分出血属于哪一类。
动脉出血:呈鲜红色,流血频率与心脏和脉搏一致,一股股流出,因伤及动脉而出血,流血极多,这时一定要送往医院,自己是止不住血的。在到达医院之前,需自行止血。
毛细血管出血:流血不多,因擦破体表的真皮层出血,一般伤口能自己愈合,愈合前应先用清水清洗伤口,如被生锈的金属划伤,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