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1)
然而生。朝廷放弃了自己,但自己却不能放弃人生。眼前的苦难只是对自己操守和意志的一种考验,而内心久积的块垒上他的豪情又一次汹涌澎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站在高高的赤壁上,他想到的是雄姿英发的周郎,他为心目中的英雄放声歌唱。虽然嗓音里夹杂着些许伤感,虽然语气里透着点滴的凄凉,但那种天生的豪迈却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的,因为他是苏轼。
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使他消沉,内外交困的苏轼,努力为自己探寻到一个精神上的突围口,并以有力的反击使他的对手目瞪口呆。他成功了,他的成功源自他的旷达与豪迈。
[点评] 历史材料,是我们经常选用的写作素材,文章对“乌台诗案”的了解很充分,对苏轼的认识也很深入,这样,就通过历史的真实感充分表达了写作中心。另外,本文通过丰富的想象,提高写作
发展等级营造浓厚的氛围,进而使文章变得生动有文采。
9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纶巾(lún) .樵悴(qiáo) .
B.华发(fà) .毫杰(háo) .
C.狼狈(bèi) .吟啸(xiào) .D.料峭(qiào) .泠然(lénɡ) .
酒酹(lèi) .卷起(juǎn) .故垒(lěi) .樯橹(lú) .雨具(jù) .蓑衣(suō) .萧瑟(sè) .贬谪(zhé) .
解析:A项,“纶”应读ɡuān,樵—憔;B项,毫—豪,“橹”应读lǔ;D项,“泠”应读línɡ。
答案:C
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樯橹灰飞烟灭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10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通“花”,花白。 C.一尊还酹江月 .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解析: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答案:D
3.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B项为借代,其余三项为比喻。 答案:B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雨滴打在竹林上发出响声不要感到扫兴,如果把它当作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________________”了。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
答案:(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1
(2)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3)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①。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②。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注】 ①安石: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四十余岁方出仕,之后仍不忘隐居,镇守新城时打算“经略初定,自江道东还”,后志不遂,病死京城。从事:从政。②沧洲:水滨,古代多借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鬓惊秋”即“为鬓生白发而惊”,明写谢安出仕较晚,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
B.词人借写谢安“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表现了他与弟弟苏辙分别时的不舍。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