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原件)
课 时 计 划
授课时间: 第24 课时 课题 目的要求 第十一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思育 提高学生维权意识,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 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懂得民事主体,人身权利等相关知识 课型 新授 能力 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 重点 公民的人身权利 难点 民事行为能力 关键 民事行为能力 教学教材、教参 网络资料 资料 教学谈话法 讨论法 教法 教学环节 一、 二、 三 教 学 内 容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集中注意力) 复习提问 27、 课前演讲: 28、 民法含义 29、 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有那些?新授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1、民事主体: ①含义: 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②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③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资格,即依法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 教学 方法 学生演讲评议,教师总结打分 师生共同举例分析总结概括 时间分配 1′ 5′ 20′
教学环节 四、 五、 六 教 学 内 容 教学 方法 时间分配 11′ 3′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年满18周岁或16-18周有劳动 收入)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0——18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 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 (不满10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师生共同精神病人) 举例分析 总结概括 2、依法保护人身权 ①含义: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割而 又不直接具有财产吗、内容的民事权利。 ②类型: 人格权 生命权 身体权 健康权 姓名权 名誉权 肖像权 隐私权 身份权 亲权 配偶权 荣誉权 ③侵犯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复习巩固 课堂小结 作业: 民事行为能力 板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1、民事主体 2、保护人身权 课 书设计后小结
课 时 计 划
授课时间: 第 25 课时 课题 目的要求 重点 第十一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课型 新授 思育 教育学生树立合法财产不可侵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懂得有关财产权的相关知识 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难点 物权 关键 依法保护自己财产权 教学教材、教参 网络资料 资料 教学谈话法 讨论法 教法 教学环节 一、 二、 三 教 学 内 容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集中注意力) 复习提问 30、 课前演讲: 2、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新授 三、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1、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 2、分类 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它包括所有权,有益物权、担保物权。 知识产权 债权 教学 方法 学生演讲评议,教师总结打分 师生共同举例分析总结概括 时间分配 1′ 5′ 20′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学 方法 时间分配 所有权占有 ● 占有: 非所有权占有 合法占有 非法占有 善意 恶意 3、 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返还财产 恢复原状 赔偿损失 4、 解决途径: 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5、 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 四、 复习巩固 五、 课堂小结 六 作业: 财产权 师生共同举例分析11′ 总结概括 3′ 三、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1、财产权 板 课 书设计2、分类 3、责任 4、解决途径 5、保护财产权 后小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