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材料作业整理

机械工程材料作业整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5:36:21

构;③晶粒间产生碎晶。

2)性能变化的特征: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会其强度和硬度不断提高,塑性和韧性不断下降的现象(加工硬化)。

(2)热变形:

1)组织变化的特征:①细化晶粒;②压合了铸造缺陷;③组织致密。

2)性能变化的特征:无加工硬化现象;出现锻造流线,金属性能各向异性。

金属再结晶:当温度升高到该金属熔点温度的0.4倍时,金属原子获得更多的热能,则开始以某些碎晶或杂质为核心结晶成新的晶粒,从而消除了全部加工硬化现象。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

5、纤维组织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性能特点?在设计和制造零件时应如何分布锻造流线?

答:通过热变形时材料内部的夹杂物及其他非基体物质,沿塑性变形方向形成纤维组织。它使材料顺纤维方向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增加,垂直纤维方向的同类性能下降,力学性能出现各向异性。设计零件时应使纤维组织沿拉最大正应力方向,而最大剪应力垂直于纤维方向,并尽可能使纤维方向沿零件的轮廓分布而不被切断。

6、用φ250×1.5板料能否一次拉深直径为φ50的拉深件(为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正常生产?

答:因为:m=d/D=50/250=0.2<0.5(m为拉深系数)

所以此件不能一次拉深成形。 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多次拉深(可安排4~5次);②多次拉深后,对工件进行退火处理,保证足够的塑性;③加润滑剂,来减少摩擦阻力。 7、下图所示铸件的结构应选哪—种?为什么?

选右图,分型面应尽量为平直面

选右图,对凸台、设计时,应便于起模,避免不必要的型芯和尽量少用活块 选右图,尽量使铸件有最少的分型面,砂芯简单

铸件结构设计满足铸造性能和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1铸件结构设计合理设计铸件壁厚 铸件的最小壁厚

铸件壁厚应均匀、避免厚大截面 2铸件壁的连接设 铸件的结构圆角 避免锐角连接

厚壁与薄壁间的联接要逐步过渡 减缓筋、辐收缩的阻碍 3铸件外形的设计 避免外部侧凹、凸起 分型面应尽量为平直面

起凸台、筋条的设计应便于模。 4、铸件内腔的设计

应尽量减少型芯的数量,避免不必要的型芯 便于型芯的固定、排气和清理。

大铸件或形状复杂的铸件用连接方式将其组合成整体。 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滑移

冷变形及影响金属在冷变形后晶粒被拉长或压扁,晶粒破碎,晶格扭曲、晶体缺陷增多,内

应力升高,因而其内部能量较冷变形前高,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自发恢复到变形组织前的稳定组织状态的倾向。但在低温或室温时,由于原子活动能力弱,此过程不易进行。

影响锻造性的因素 1/金属的本质

① 化学成分:碳含量越低,材料的锻造性越好。 ② 组织状态:纯金属和固溶体具有良好的锻造性

2变形条件(1)变形温度的影响T温越高,材料的锻造性越好

(2)变形速度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变形速度的增大,回复和再结晶不能及时克

服加工硬化现象,金属则表现出塑性下降、变形抗力增大,可锻性变坏。另一方面,金属在变形过程中,消耗于塑性变形的能量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使金属温度升高(称为热效应现象)。变形速度越大,热效应现象越明显,使金属的塑性提高、变形抗力下降(图中a点以后),

可锻性变好。

(3)应力状态的影响挤压时为三向受压状态。拉拔时为两向受压一向受拉的

状态。压应力的数量愈多,则其塑性愈好;拉应力的数量愈多,则其塑性愈差。 自由锻件结构工艺性 1. 避免斜面和锥度 2. 避免曲面相交 3. 避免加强筋和凸台 4. 采用组合工艺 分模面的选择

① 分模面应选在锻件的最大截面处; ② 分模面的选择应使模膛浅而对称

③ 分模面的选择应使锻件上所加敷料最少 ④ 分模面应最好是平直面 模锻件结构工艺性

易于从锻模中取出锻件;

零件的外形应力求简单、对称、平直; 避免薄壁、高筋、凸起等结构; 避免设计深孔、多孔结构; 采用锻焊组合工艺 拉裂与起皱

拉裂与起皱是指冲压时模具设计过深,拉深系数选得太小,拉深变形程度太大;应采用多次拉深的办法,并用热处理进行消除每级冲压造成的拉伸应力,方可避免拉裂与起皱,起皱也可选用压力圈。

搜索更多关于: 机械工程材料作业整理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构;③晶粒间产生碎晶。 2)性能变化的特征: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会其强度和硬度不断提高,塑性和韧性不断下降的现象(加工硬化)。 (2)热变形: 1)组织变化的特征:①细化晶粒;②压合了铸造缺陷;③组织致密。 2)性能变化的特征:无加工硬化现象;出现锻造流线,金属性能各向异性。 金属再结晶:当温度升高到该金属熔点温度的0.4倍时,金属原子获得更多的热能,则开始以某些碎晶或杂质为核心结晶成新的晶粒,从而消除了全部加工硬化现象。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 5、纤维组织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性能特点?在设计和制造零件时应如何分布锻造流线? 答:通过热变形时材料内部的夹杂物及其他非基体物质,沿塑性变形方向形成纤维组织。它使材料顺纤维方向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增加,垂直纤维方向的同类性能下降,力学性能出现各向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