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2018学年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 图文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1、4两种方案正好运完8吨煤。 1、“载质量2吨”:4次;“载质量3吨”:0次。 2、“载质量2吨”:1次;“载质量3吨”:2次。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以及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和旧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
1、 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个单元。现在这部分内容
在三册已经出现。
2、 原来按不连续进位到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到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现
在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改革的步子大。
3、 原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的部分,并且验算的
方法单一。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并且验算的策略更加多样化。
4、 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三位数的加减。更多位数的可以用
计算器计算。
5、 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
解。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同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教学目标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加强估算,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在精确计算。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在给出先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 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 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情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体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情感与态度
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课时划分
1、加法··················3课时 2、减法··················3课时 3、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1、加法
第一课时: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一和例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算连续进位加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迁移的思想,能充分利用旧知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3+1 7+4+1 8+9+1 8+7+1
9+7+1 6+4+1 7+6+1 6+5+1 8+3+1 2、用竖式计算:
36+57 48+34 56+29 48+37
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15页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2、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 3、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你能看着这张统计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解答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98+25。”
5、你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独立试算,再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过程。
6、教师小结:像这样连续进位的加法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三、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指名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连线后,再集体讲评。 3、第2题,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4、第3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解答书本的第1问,再引导学生独立提出不同的问题。
5、作业:练习四第2、3题做在练习本上。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第二课时: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的例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算连续进位加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万以内的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3 6 4 2 8 7 +7 2 + 8 8 +4 9 2、结合板演对具体情况进行评议。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的内容。下面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