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
生,有的时候还要邀请家长、或者其他年级的学生代表参加。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具体实施阶段要做好协调各方面人员的工作。 1.主题的导入
主题导入是主题班会实施的第一个阶段,主题的导入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对主题班会兴趣与参与热情的重要因素。如果导入的形式新颖、导入的活动具有趣味性,并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就会给接下来的主题活动打下良好基础。相反,如果班会导入的形式僵化、呆板,具有强烈的表演色彩和说教意味,那么,则很容易让学生对主题班会产生抵触情绪或排斥心理。主题班会的导入形式宜符合以下要求:
简捷:主题班会开始以后要尽快导入主题,而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主题班会绕了很大一个圈子,才迟迟进入主题。这样不仅让学生觉得班会拖沓,繁琐,而且也不利于凸显题。
朴实:有些班会为了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的情绪,采用华丽、煽情的主持词来导入主题。主持人虽然声情并茂,文辞优美,但是,因为脱离了学生真实的生活,给人留下的是“做戏”的感觉,极易给学生留下不良的第一印象。 生动:主题班会导入时如果超出常见的形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往往即刻增强班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借助视频,图片等形式可以大大提升感染力。
启发性:主题班会导入的内容如果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能够在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则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关注社会问题的中学生来说,导入活动的启发性尤其重要。 2.主题的展开和深化
主题的展开与深化阶段是主题导入以后,通过有效的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主题教育的内容,获得关于主题的态度、体验和经验的过程。在主题班会的这个环节班主任要根据主题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创设体验的空间,丰富学生的感受,或者通过同学们充分的讨论和不同的经验分享深化学生的感受,提升他们的认识。
(1)主题深化中常用的活动形式
在活动类型上,班主任可以尝试以下几种类型:
体验型:此类活动是主题班会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在主题班会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体验空间使他们获得对一个主题内容的比较深入的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教育内容的深入理解。
讨论型:是学生人在老师的正确引领下,在班会上围绕某个主题对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或争论,从而获得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清晰的认识。 表演型:通过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扮演某一生活场景的角色来获得关于某一问题的深刻体验。比如,心理剧和道德情景剧就是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体验方式。
叙事型:主题班会中通过一个事件、故事的讲述调动学生对这个故事的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综合型:以上介绍的体验性、讨论型、表演型以及叙事型,实质上都是一种理论上的划分,在真正的主题班会类型里面往往是两种或几种类型的综合。比如,要班主任们经常做的“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主题的班会,就会用到叙事、讨论、体验等多种活动方式。 3.主题总结和提升阶段
班会实施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提升”。总结提升的阶段是在班会的结尾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总结班会的体悟,进行主题的深化和提升。总结提升是一个主题班会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这个点睛之笔,主题就很难突出。适宜、恰到好处的主题提升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关于班会主题的清晰的感觉和印象。在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中,有些老师会忽略这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班会,班会刚一开始,老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老师就退到了幕后,最终班会结束时,老师站在台上只是仪式性地宣布“我们的班会很成功。”完全就没有提升的设计。事实上,主题班会的提升环节不仅是决定主题班会实践效果的最重要的环节。没有经过提升的班会,主题最终很难凸现出来。而且也是检验一个主题班会中教师是否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的重要参考指标。
班主任要设计好“总结发言”,实现主题深化和提升。很多班主任在主题班会设计中,把总结提升这个阶段形象地概括为“总结发言”。班主任在班会结束之前这个简短的总结发言,是对班主任主导作用发挥程度的最好评判。班主任要画好“点睛”这一笔,必须进行精心的事前准备,写好总结发言,并设计好“出场”的时机的方式。总体上看,班主任的总结发言要实现下面的目标。 凸现主题:解决活动淹没主题的问题。在班会上,活动除了能够增强主题班会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以外,也会带来“负效应”。就是活动有时会淹没主题。活动结束前班主任对活动进行全面概括总结,重申主题内涵,结合班会中的活动,进一步阐释主题的内涵。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主题上来,更好凸显主题教育的意义。
深化体验:在主题班会中,通过体验活动,讨论活动,或者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提升学生的情感层次。
定向引领:使学生对主题教育内容的理解朝向老师所期望的方向,为下一次班会的主题打下基础,做好主题系列设计的预设和过渡。
五、主题班会实施的创新路径
主题班会的时效低迷,与我们在设计和实施班会过程中墨守成规,溺于僵化模式和固有窠臼有很大的关系。主题班会要想摆脱前文中提到的“歧路囧途” 的困境,就必须不断进行理念和实施途径的创新。体现主题班会设计实施中的创新性原则,而所谓创新原则就是指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根据时下学校德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在主题类型的确定、内容选择和形式设计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摈弃主题班会的老面孔和一成不变的模式。主题确立之后,应着手设计方案,主题班会的构思要新颖,有艺术性、创造性,创
造的本质就是出新,巧妙的构思才能令活动焕发出新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把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变为生动活泼的思想课。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的班会才能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
前文中提到:有效的德育一定是隐性德育,一定是“细雨湿衣”一定是“鲜花落地”。那么,主题班会的设计就要充分体现隐性德育的功效。在学科教学和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品格塑造和价值引领。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价值引领功能,提升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称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是学科教学必须关注的重要教学目标。
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背影》一文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必须关注情感教育的目标,对学生做感恩情怀的培养和感恩父母的意识的引领。我们相信,如果一个老师在教学中,只是讲授“字、词、句”只盯着段落大意和篇章结构,不做价值教育目标的关注,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仅是失败的,而且也完全背离了作者传递情怀而非教授字句的初衷。 实现主题班会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注重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研究。提升班主任的活动设计能力。班主任要在学科组,集体备课和说课等教学组织环节中认真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教育主旨和中心思想。提升自己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和心理教育的能力。
把主题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学科教学中,不仅可以解决主题班会时间缺乏保障的现实问题,而且可以体现隐性德育的理念,使德育过程成为“细雨湿衣,鲜花落地”的隐性过程,最大程度地避免德育的强制和灌输。
六、微型班会的模式创新
微型班会的灵感来自微博的启发。大家知道,现在微博特别流行。成为人们交流和发播信息的重要平台。人们之所以喜欢微博,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短小精悍,因为微博的字数严格限制在140字以内。短小的博文篇幅,可以让我们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博主的观点。同时,也能最简捷地、快速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样的特点让我联想到主题班会的形式创新。在很多学校,受很多条件制约。学校主题班会的时间经常难以保障。特别是在高中,因为学习压力大,开主题班会的时间也很难保证。那么,能不能像微博那样把班会开的短一点呢?在20分钟内完成一个单一的目标,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呢?在中学,主题班会需要“减肥”——压缩内容,缩短时间。开创一些用时短、易于操作、有机融入学科课程和活动中的主题班会。我们把20分钟之内完成的班会称为微型班会。
微型班会可以在一个单位时间独立实施,也可以和学科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笔者和一些班主任老师共同尝试,设计了一些在二十分钟以内完成的微型班会。
(一)微型班会具有下述特点
1.时间短,易于实施。可以解决普通主题班会耗时长、准备工作复杂的现实问题。
2.针对性强。可针对班上的某些现象,聚焦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3.形式灵活。可以和学科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也可以提炼为偶发主题的班会。
(二)班主任在设计实施微型班会时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微型班会的适用范围:微型班会是主题班会的一种灵活形式,是一种有效的补充,但不能成为唯一的形式。微型主题班会毕竟时间短,目标单一,以微型主题班会取代正常的主题班会,会影响班会的具体目标的达成和实施方式的选择。如果把所有班会都改换为微型班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
2.做好主题班会的系列设计:班主任老师要在设计和准备上做更细致的工作,对班会的实施方式、问题导入的具体做法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以确保微型班会在有限时间内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加强微型班会实施的计划性,怎样进行系列设计?和哪些教育形式进行配合等。
3.做好平时的素材积累和准备工作:微型主题班会要想再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育效果,提高主题班会的吸引力和感染性。在素材使用上要尝试选择新媒体资料,充分发挥模像直观(实物替代物)的功能。
案例:人生没有时空隧道
活动背景:本班是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在高考的前三个月,班上出现了让老师头痛的问题:很多同学因为学习强度较大,都出现了懈怠、厌学的情绪。和同学聊到此事时,很多人的想法是:来日方长,努力也不在乎这三个月了。有点听天由命的感觉。老师很着急!很想激励一下大家,让大家咬紧牙关,走好最后的三个月。争取取得好的成绩。但是,临近高考,时间紧迫,老师又不想占学生太多的时间,就想到了“微型班会”。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