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丙细胞处于前期,丁细胞处于后期,戊细胞处于末期。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答案】A
【解析】
解:A、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光照,A正确;
B、物质循环是指造成生物体的各元素的循环而不是化合物的循环,B错误; C、酵母菌属于分解者,C错误;
D、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种类以及搭配比例,D错误。 故选:A。
1、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以成分发生改变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者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得生态系统达到或者维持稳态、
2、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应特别注意以下内容: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能量的输入总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散失的能量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3、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答案】灰绿色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氧气 低于 能 脱氢酶在低温情况下活性
暂时被抑制,随温度升高到适宜温度,活性恢复 【解析】
第9页,共17页
解:(1)植物胚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二氧化碳,酒精与橙色重铬酸钾颜色反应为灰绿色。
(2)脱氢酶的作用是催化有机物脱去氢离子,形成NADH,形成NADH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中,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及NADH,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与NADH,在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氧气反应产生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3)由题低温组的脱氢酶活性低于超干燥组,所以低温组细胞呼吸强度低于超干燥组,代谢弱,发芽能力弱。低温组脱氢酶活性没有丧失,温度升高到适宜温度酶活性可以恢复,所以其发芽能力能恢复。 故答案: (1)灰绿色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氧气
(3)低于 能 脱氢酶在低温情况下活性暂时被抑制,随温度升高到适宜温度,活性恢复
结合图示可知随保存时间延长,超干燥组脱氢酶活性降低比较慢,低温组脱氢酶活性降低比较快,然后结合无氧呼吸产物的检测。
本题通过考查脱氢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内容的把握,属于中等难度题目,设计思路灵活。
8.【答案】乙烯 促进果实的成熟 赤霉素 协同 6-BA浓度的升高 处理天数 逐
渐提高 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是细胞分裂素溶液与等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混合处理吊兰不定根 【解析】
解:(1))“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2)芦苇在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芦苇纤维长度增加50%,获得更多造纸原料。
(3)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两种激素在
第10页,共17页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用。
④分析表中数据发现6-BA抑制吊兰不定根的伸长,且随着6-BA浓度的升高和处理天数的增加,抑制程度逐渐提高。
⑤为了验证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值降低会抑制吊兰不定根的伸长,实验设计思路: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是细胞分裂素溶液与等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混合处理吊兰不定根,观察并测量各组不定根的伸长量。 故答案为:(1)乙烯 促进果实的成熟 (2)赤霉素 (3)协同
④6-BA浓度的升高 处理天数 逐渐提高
⑤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是细胞分裂素溶液与等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混合处理吊兰不定根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 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第11页,共17页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能通过实验设计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9.【答案】种群密度 样方法 种群 衰退型 适度采伐大树,有利于林下红桦幼苗、
幼树接受到更多的阳光,从而生长加快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未被利用 【解析】
解:(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调查红桦种群这一特征的常用方法为样方法。天然红桦林中,红桦常表现为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属于生态学中种群水平的研究内容。
(2)分析柱形图可知:Ⅰ<级数量<Ⅱ级数量<Ⅲ级数量<Ⅳ级数量,该红桦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研究发现适度采伐有利于林下红桦幼苗、幼树的生长,请从植物代谢角度推测最主要的原因是:适度采伐大树,有利于林下红桦幼苗、幼树接受到更多的阳光,从而生长加快。
(3)若研究五年内红桦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则植物净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去向为流入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和流向分解者。 故答案为:
(1)种群密度 样方法 种群
(2)衰退型 适度采伐大树,有利于林下红桦幼苗、幼树接受到更多的阳光,从而生长加快
(3)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未被利用 1、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
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第12页,共17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