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8:53:18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练习 1、(1)×(2)√(3)√ 2、A

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4、答:实验研究法:对人与黑猩猩、猕猴、酵母菌、小麦等生物的细胞中所含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对比,发现构成该物质的氨基酸数目及种类,在人与黑猩猩之间的差别为零,而在人与其他几种生物之间有差别,其中与小麦的差别较大。由此得出结论:人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而上述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最远的是小麦。

5、答: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人类在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近几千年来,人类活动对猿类生活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导致猿类成为珍稀濒危的物种,因此,人类应该理智地运用自己改造生物圈的能力,保护自然环境,建立现代类人猿保护区,使类人猿能够在生物圈中生存发展下去。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练习

1、A ;2、B ; 3、C ; 4、D。

5、答: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孕妇怀孕期间增加的14kg体重中,孕妇自身贮藏的营养物质只增加2.5kg,胎儿为4 kg,而胎盘、羊水、子宫、乳腺及增多的血液等都是为胎儿提供的物质支持。因此说母亲在怀孕期间为更好地为胎儿提供生长发育的物质,身体和生命活动的负担都增加了许多。从表中数据还可以了解到,胎儿生长发育所需求的营养物质都是通过母体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说明我们还是胎儿时就与生物圈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

第三节 青春期

练习

1、答:略。

2、答:青春期的卫生保健还包括性心理健康,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一些男孩有包皮过长和包茎的现象,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一些女孩子有痛经的现象。以及正确对待性自慰等问题。

3、答:作为一名男生,应该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对待女生来月经这一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应嘲笑因月经来潮而不能参加体育锻炼或重体力劳动的女生,应当关心她们,热心帮助她们。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练习

1

1、(1)B;A;E;

(2)答:由于食物D中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的含量极少,并且不含维生素A和

维生素D,所以如果长期将食物D作为主要食物,人体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夜盲症、坏血病、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等病症。

2、

蛋白质 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却是人体必需从食物摄取的有机物

水 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无机盐 人体如果缺少这类物质,就可能会患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糖类 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也可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维生素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脂肪 人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功能 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使部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食物的通道 食物的通道,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消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初步消化蛋白质 化道通过蠕动促进食物与消化液混合,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将粪便排出体外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 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化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使糖类、蛋白质、脂肪彻底被腺胰腺 消化 肝脏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2、答:五种消化液中,胆汁、胰液、肠液都进入小肠,共有3500ml,所以小肠内消化液最多。

3、答:略。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练习 1、(1)×;(2)×;(3)√;(4)√。 2、C

3、答:这种说法不科学。蔬菜水果上有“虫眼”,不能证明蔬菜、水果没有喷洒过农药。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可能是蔬菜、水果长虫后才打了农药,也有可能是虫子没有被农药杀死。

4、答:不能。这是因为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中的有毒物质会大量积累在家禽家畜的体内,这不仅影响了家禽家畜的生长发育,而且人吃了这样的家禽家畜,也会因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2

练习 名称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练习 1、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系统的组成

2、答:进行人工呼吸之前,清除溺水者口、鼻内的污物,目的是使溺水者的鼻、咽、喉部通畅,以利于空气进入肺部。否则,空气容易进入胃内,回气时可能带动胃内食物返出,出现呼吸道堵塞,造成窒息。

3、答:感到口干舌燥。这说明口腔在湿润吸入的空气的过程中,失去了大量的水分。用嘴呼吸不能对吸入的空气起到充分的预热和清洁作用,所以不如用鼻呼吸好。

4、答: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主要是通过呼吸、飞沫和痰等传播的。这些致病微生物到达患者发病部位的“旅程”是:外界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炎则是到达肺)。细菌、病毒在“旅途”中的遭遇,可参照教材42~43页内容回答。

5、答:这些“条条框框”实际上是为了保护同学们的身体健康。例如,不要随地吐痰可以预防疾病的传播,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可以避免食物进入呼吸道,否则可能引起剧烈咳嗽甚至危及生命,不要高声喊叫或尖叫是为了保护同学们的声带。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练习 1、(1)答:在相同时间内,坐、散步和睡眠这类活动可能需要的能量少。游泳、慢跑、踢足球这类活动可能需要的能量多。依据是教材第48页的表格中耗氧量数据。(考虑到还有无氧呼吸供能,因此,对于较激烈的运动,不能仅以单位时间内耗氧量来确定耗能多少。)

(2)答:慢跑比打篮球耗氧量大,是因为慢跑没有打篮球激烈,所耗的氧可由呼吸过程源源不断提供。打篮球较为激烈,供不上的氧,要靠肌肉细胞的无氧呼吸提供能量补偿,总耗氧量就较少。

2、(1)答:左图同右图相比,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都比较缓和。 (2)答:左图可能反映睡眠或散步,右图可能反映剧烈的运动。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练习 1、 血液成分 主要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体内产生的废物以及血浆 激素等 红细胞 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血细白细胞 有些可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与保护作用 胞 血小板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2、答: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通常采用喝水和适量补充无机盐的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严重腹泻时,人体主要丢失水分,以及一部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通常采用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以及静脉滴注(或口服)葡萄糖溶液等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

3、答: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加,能加强对氧的运输,使机体适应低氧的环境。

4、答:白细胞有吞噬病菌的功能,血液中白细胞数目明显偏高,很可能是机体某部位有炎症。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3

练习 1、(1)×;(2)√。 2、 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结构特点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功能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输 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成,内径十分细小,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3、答:针刺入的是静脉。选择静脉注射是因为多数静脉分布的比较浅、管壁壁较薄、弹性较小,这些都有利于针的刺入。静脉中血液向心流动,刺入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针刺部位的上方用胶皮管捆扎起来的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的向心流动,血管由于血液比较多而鼓胀起了,从而便于针刺入。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练习 1、

上腔或下腔静脉 右心房 左心房 肺静脉 肺动脉 右心室 左心室 主动脉 2、答:在肺循环中,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就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在体循环中,动脉血流经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肺泡毛细血管除外)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氧供细胞利用,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3、答:缺乏锻炼的人,心脏壁的肌肉不够发达,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不强,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不够多,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只有靠加快心跳次数才能勉强满足肌体的需要。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练习

1、答:同型血;O型;A型或B型。 2、答:无偿献血的好处:略。 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因此,健康成年人每次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3、答:贫血患者是因为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数量过低而导致的,因此输入血液成分中的红细胞。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练习 1、(1)×;(2)×;(3)√。 2、(1)答:运动这一天同完全休息这一天相比,散失的水量要大许多。因此,人们运动时应当多喝一些水。

(2)答: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汗液蒸发时能吸收人体较多的热量。汗液分泌多,体内散失的热量就多些。由于运动时水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液就相应减少了。

(3)答: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加深,通过呼吸散失的水量相应地就会增加,与此同时,由于运动时人的体温略有升高,此时呼出气体中的水量也会相应地增加。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练习 1、(1)×;(2)×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练习 1、(1)×(2)√(3)√ 2、A 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4、答:实验研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