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搭“信息”台 唱“创新”戏.doc
搭“信息”台
唱“创新”戏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正处于一个广泛探讨、不断更新与高速发展的阶段,似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各个地方甚至各个学校各自为政,每个学校因条件不同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课程必将逐步成为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跨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有一个词汇变得非常抢眼,这个词汇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经被提到了与民族生死存亡相关的至关重要的高度,实践“创新教育”也就成为广大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笔者在本文中将试图探讨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
创新教育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舞台,唱出一台创新的好戏。
优越的“舞台”
信息技术课程有它独有的特点——不断更新的资讯、实践性强、富有意想不到的挑战、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这一系列极富魅力的因素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决定了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计算机中有太多奇妙的东西,在这个
领域中,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能够极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计算机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充满幻想的空间里,学生可以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计算机是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合作与沟通的主题贯穿始终;计算机世界里充满了声音与色彩的交响、智慧与灵感的碰撞,创新思维的火花随时被激发;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动手操作往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其他学科无法比拟,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互相促进的影响力。
“剧本”的选择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优越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演出什么“剧目”呢?这是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课程标准和相对统一的教材,加上各个学校的硬件
与师资条件的差异,各个学校课程的设置都不一样,选择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有的侧重于游戏性与娱乐性软件教学,如“金山画王”,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渗透艺术教书;有的侧重于应用软件教学,如Microsoft
office系列,注重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教学;还有一部分可能随意性很大,没有走上正轨。
笔者认为,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把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至于学生要掌握多少技术层面的东西,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要训练学生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来操作计算机,而不要用计算机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我认为类似于“金山画王”、“超级小雪”这样优秀的软件应该进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高年级可以将“东方网页王”、“我形我速”等这样比较直观但又有一定深度的多媒体与网页制作工具纳入教学内容。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在“学有所用”上,即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
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不宜将计算机语言纳入教学内容(高年级可少量接触html语言),过于抽象,过于枯燥,过于严谨,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会损害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