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九单元教案 - 图文
小结:我们要提醒身边的亲人,开车上路要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与时间有关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进入综合练习板块看看。
2.综合练习 (1)想一想
小结:知道起始时刻和经过时间,就可以直接计算求出终止时刻。 (2)算一算
这是一个新设的邮筒,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30分是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师:你读懂了什么?什么叫“每隔4小时”? 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结:我们不仅能标出取信的时间,从中还发现了第二次取信的时间,既是一次事件的终止时间,也是计算下一次取信的起始时间。
(3)填一填
独立填表,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①加法:起始时间+经过时间=终止时间(即下一次的起始时间)
②计算:统一用24时计时法,晚上8:15=20:15 (20-6)÷2+1=8个
小结:同样的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列表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3.提高练习
(1)填一填,想一想
前两道小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第三小题是开放题,学生可以提出“中午营业了多长时间”“中午和晚上哪一段营业时间长”等等。
小结:根据起止时间,我们算出了经过时间,再进行分段累加,解决了营业时间的问题。
(2)走进天文馆
让我们放松放松,走进北京天文馆看看。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这三个小问题。
提问:小丽9:00买的票,如果她要在15:00离开天文馆,能保证把这几个节目都看上一遍吗?
(3)北京一日游
你能用你学到的知识把北京一日游补充完整吗?
你是怎么想到的? (二)知识梳理
刚刚我们一起经历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到这一单元为止,我们学习了很多时间单位,你能不能用列表的形式把时间单位整理一下呢?请你完成下面表格。
(三)知识拓展
填一填: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请你们猜一猜: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
第3节 实践活动
【第一课时】制作活动日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制作活动日历的数学活动中,巩固年、月、日的知识,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制作活动日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用四个小正方体木块制作活动日历。
三、教学难点:在制作活动日历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四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木块,一个底座。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欢迎大家光临“年历制作梦工厂”!大家都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我想聘请大家为本工厂的设计人员,制作年历,大家有兴趣吗?
1.回忆知识
师:下面我们做个小小的技能测试。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什么?
预设: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每个星期有7天??
2.欣赏年历,提出问题
师:生活中年历的样式有很多,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我们“年历制作梦工厂”想进行创新,节约成本。打算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木块和一个底座制作一个活动日历,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二)合作制作年历
1.观察,明确内容。
师:要制作年历,我们必须先研究一下年历上都有哪些必不可少的内容?观察手中的年历,说说哪些是必不可少的的内容?
预设:年份,12个月份,星期一至星期日,每月的天数,一些重要的节日等。 达成共识:12个月份,星期一至星期日,每月的天数。 2.问题思考
师:怎样用4个正方体木块表示出12个月、星期一到星期日和每个月的天数呢? 师: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也可以把你们小组遇到的困惑记录下来,全班进行交流。
3.交流收获与困惑 交流收获:
(1)每个木块都有6个面,有4个正方体木块。要表示出3个项目:12个月、星期一到星期日和每个月的天数。
(2)4个木块表示3个项目,肯定有2个木块表示一个项目。
(3)我们觉得用一个木块表示月份,用一个木块表示星期一到星期日,用两个木块表示每个月的天数。因为天数最多是31天,最少是28天,都是两位数,因此需要用两块。
交流困惑:
(1)怎样用一个木块表示出12个月呢?
(2)一个木块只有6个面,怎么表示出星期一到星期日这7天呢? (3)两个木块怎样写,才能把1——31天都能表示出来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