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押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押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19:47

11.杞麓湖为淡水湖,其原因最可能是该湖区( ) A.气温低,蒸发弱 C.有泄水暗河

B.降水量多于蒸发量

D.多冰雪融水

12.Ⅰ时期,湖区气候相对( ) A.冷湿 B.冷干 C.湿热 D.干热

13.研究发现,Ⅰ时期降水丰富,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波动上升,原因最可能是( ) A.气温显著下降 B.入湖泥沙减少 C.农业引湖水灌溉

D.径流汇入增加

【答案】11.C 12.A 13.C

【解析】第11题,杞麓湖虽然“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但位于滇中高原,有喀斯特地貌发育,地下多暗河供湖泊泄水,C对。滇中高原纬度较低,气温较高,A错;杞麓湖是否为淡水湖,与其所在流域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密切相关,与杞麓湖湖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关系较小,B错;滇中高原缺少高山,杞麓湖不可能多冰雪融水汇入,D错。第12题,Ⅰ时期杞麓湖沉积物的碳酸盐含量是三个阶段中最低的,结合“该湖泊沉积物的碳酸盐含量大体上与湖泊水位呈负相关”可知,Ⅰ时期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所在流域内降水偏多,气候比较湿润,B、D错;Ⅰ时期杞麓湖有机碳含量总体偏低,说明有机碳生产力低,说明当时气温较低,A对、C错。第13题,Ⅰ时期,降水丰富,湖泊水位应该上升,根据“该湖泊沉积物的碳酸盐含量大体上与湖泊水位呈负相关”分析,碳酸盐含量应该减少,但受农业引湖水灌溉的影响,湖泊水位下降,碳酸盐含量波动上升,C对。Ⅰ时期杞麓湖有机碳含量较高,说明有机碳生产力高,气候较暖,A错;入湖泥沙减少和径流汇入增加不会引起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波动上升,B、D错。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过渡的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平原海拔551 m,山顶海拔3 099 m。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物种数量和所占比例。据此回答 14~16 题。

14.下列海拔植被带内,草本植物物种所占比最大的是( )

A.600~1 099 m B.1 100~1 899 m C.1 900~2 800 m

D.>2 800 m

15.海拔<600 m植被带内的植被物种数量偏少,原因最可能为( ) A.气候干旱 B.地形陡峭 C.土壤贫瘠 D.人类活动

16.海拔1 100~1 899 m植被带内的植被物种数量最多,推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土壤 D.地形

【答案】14.D 15.D 16.A

【解析】第14题,读图可知,海拔600~1 099 m植被带内总物种数量大约为1 200个,其中草本植物物种大约600个,草本植物物种在该植被带内占比约为50%;海拔1 900~2 800 m植被带内总物种数量大约为800个,其中草本植物物种大约为400个,草本植物物种在该植被带内占比约为50%;海拔1 100~1 899 m植被带内物种数量大约为1 200个,其中草本植物物种大约为500个,草本植物物种在该植被带内占比约为42%;海拔>2 800 m植被带内总物种数量大约为400个,其中草本植物物种大约为300个,草本植物物种在该植被带内占比约为75%。所以海拔>2 800 m植被带内草本植物物种占比最大,D选项正确。第15题,海拔<600 m植被带,由于海拔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大,人类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植被物种较少,D选项正确。海拔<600 m植被带,乔木物种占比较大,且峨眉山山麓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不干旱,A选项错误;海拔<600 m植被带为山麓地带,地形坡度较缓,B选项错误;由于坡度较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容易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C选项错误。第16题,海拔1 100~1 899 m植被带主要位于峨眉山的山腰处,山地迎风坡形成地形雨,且一般山腰处降水最多,降水增多,形成复杂的自然带谱,所以该植被带物种丰富,A选项正确。气温、土壤、地形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所以B、C、D选项错误。

目前,科研人员通过实地考察,并利用遥感技术可全面地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下图为科研人员在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时,所绘制的1995—2015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并分1995—2007年与2008—2015年两个时段,求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均值。读图回答17~18 题。

17.通过分析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 ) A.土壤中含水量增加 B.森林火险等级增加 C.地表径流逐年增加 D.基岩裸地不断增加

18.该山地自然保护区中生长的成片阔叶树可能为( ) A.桦树林 C.樟树林

B.胡杨林 D.桑树林

【答案】17.A 18.A

【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1995—2015年,气温均值降低,而降水量均值增加,可推断蒸发量减少,土壤中含水量增加,A对。降水量均值增加,气温均值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降低,B错;虽然降水量均值有所增加,但是年降水量是波动上升的,所以地表径流不会逐年增加,C错;由于降水量均值增加,气温均值降低,土壤水分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植被覆盖率上升,基岩裸地不断减少,D错。第18题,读图可知,该地年降水量为400~800 mm,应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地区,其代表植物为桦树,A对。胡杨林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B错。樟树及桑树一般分布在湿润地区,C、D错。

伊勒呼里山(如下图)以北林区的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灌木(根深)、草本(根浅)和苔藓(无根)四个层次,土壤呈酸性。该林区曾多次发生火灾。据此回答19~20题。

19.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典型的自然植被是( ) A.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20.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发生火灾后,短期内林下植被生长条件受到的影响是( ) A.光照条件改善 B.养分短时骤减 C.土壤酸性增强 D.地表夏温降低

【解析】第19题,根据经纬度可知,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位于我国大兴安岭北端,处于寒温带,气温

低,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D对;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A错;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典型植被,B错;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典型植被,C错。第20题,林区发生火灾后,林木枝叶多被火烧毁,遮挡光照的枝叶减少,短期内林下植被生长的光照条件改善,地表夏温相应升高,A对,D错;草木燃烧产生的灰烬堆积在地表,养分短时会上升,B错;草木灰烬多呈碱性,因而土壤酸性会减弱,C错。

【答案】19.D 20.A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小气候特征研究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森林对环境影响和实行森林生态恢复的重要基础。科研人员对长白山某地针阔混交林与附近空旷地空气和土壤的温度、湿度等要素差异性进行研究后发现:林地与林外空旷地的光照、气温等气象要素均有明显不同。间伐是在未成熟的森林中,定期重复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间伐是长白山林区实行森林资源开发与森林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图甲示意林地与空旷地7月日平均气温比较,图乙示意林地与空旷地月平均土壤温度比较。

(1)比较林地与空旷地7月日平均气温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比较冬季林地与空旷地月平均土壤温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试说明间伐对改善林木生长环境的地理意义。 (4)请给当地森林资源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差异:7月林地日平均气温较空旷地低。

原因:7月份森林生长繁茂,枝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多;林地热容量较空旷地大,增温慢。(从空旷地的角度作答,合理亦可)

(2)差异:冬季林地月平均土壤温度比空旷地土壤温度高。

原因:林内风速较小,林外较冷空气与林内较热空气的交换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森林对林地土壤起到了保温的作用;(由于冬季积雪的存在,森林与空旷地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积雪的消融程度存在差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1.杞麓湖为淡水湖,其原因最可能是该湖区( ) A.气温低,蒸发弱 C.有泄水暗河 B.降水量多于蒸发量 D.多冰雪融水 12.Ⅰ时期,湖区气候相对( ) A.冷湿 B.冷干 C.湿热 D.干热 13.研究发现,Ⅰ时期降水丰富,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波动上升,原因最可能是( ) A.气温显著下降 B.入湖泥沙减少 C.农业引湖水灌溉 D.径流汇入增加 【答案】11.C 12.A 13.C 【解析】第11题,杞麓湖虽然“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但位于滇中高原,有喀斯特地貌发育,地下多暗河供湖泊泄水,C对。滇中高原纬度较低,气温较高,A错;杞麓湖是否为淡水湖,与其所在流域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密切相关,与杞麓湖湖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