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愚蠢虚荣的朝贡贸易

愚蠢虚荣的朝贡贸易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13:54

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厉行海禁,“片板不许下海”。另一方面,他又需要“万邦来朝”,以树立自己“天朝上国”的天子形象,于是便遣使四出“广加招徕”,要周边国家“称藩纳贡”。各国便借朝贡之机,与明王朝进行大获益处的物品交换活动。这就出现了所谓“朝贡贸易”。为了体现我“天朝”地大物博、“怀柔远人”的博大胸襟,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便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方针,后世皇帝奉为“祖训”,遵行不改,成了朝贡贸易中的指导思想。

毫无经济价值的朝贡贸易

贡使所带物品,分贡品和私物两种。贡品由贡使代表其国王奉献给中国皇帝,中国皇帝则对其大加赏赐。为使这种活动与“天朝”皇帝身份相符,这种赏赐自然都很优厚。

除了贡品外,贡使还附带了大量的私物。对于私物的处置分为两类,一类由明廷“给价”收买,另一类则许贡使自行交易。而这种“给价”一般都高出时值甚多。因为贡使附带私物越来越多,所以一部分由明廷“给价”收买后,其余也就由他们在明廷指定的地点(京师的会同馆与沿海的市舶司)进行交易。值得注意的是,贡使不得在非指定地点进行交易。

在外国使团中,商人占有很大比例,通商谋利是其主要目的。他们都带有大量私物,除在会同馆和市舶司贸易外,还会在赴京途中或别的地方违禁交易。法令岁履行禁止,但这类私下贸易之事仍时有发生。

外国贡使挟私物与中国互市,在正德以前概不征税。明成祖比起祖父更加慷慨:“帝王居中,抚驭万国,当如天地之大,无不覆载。远人来归,悉抚绥之,俾各遂所欲。”下级官员鉴于宋元时期皆征税,且看到贡使所带私物越来越多,屡次奏请征税,皆被拒绝。

外国贡使来中国朝贡,不仅在市舶司和会同馆受到良好的接待,而且沿途驿站和地方官要负责为他们起运货物,设宴款待,同时还可以进行免税交易。对外国贡使来说,“朝贡”就成为一桩大获益处的美事,故来者十分踊跃。

由以上可以看出,朝贡贸易是一种官方贸易,它自始自终处于官方的严格控制下,笼罩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并不以谋取经济利益为意。外国只有朝贡,方能进行这种物品交易。非朝贡国则不许有这种交易活动。

从本质上说,朝贡贸易只是笼络其他国家的一种手段,主要出于政治目的,本身并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从其贸易形态可以看出,由“朝贡”和“赏赐”所表示的交换活动,并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贸易性质。

洪武三年,沈秩受命前往浡泥国,浡泥王称:“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沈秩竟然回答:“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一示无外尓。”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这种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它绝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而只是为了满足朱明皇帝“万邦来朝”的虚荣心罢了。

日本学者内田直作也看清了这一点:“无论如何,明代之朝贡贸易,不论从贸易政策上或财政政策上讲,都没有重大的价值,只是举扬所谓朝贡礼的服从关系而已。”可谓一针见血。

明朝时,海外市场对中国十分有利。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和其他手工业产品在海外深受欢迎,销路极畅。治明史者都清楚,这时的私人海外贸易处于一种有利的出超地位。如果明王朝不实行海禁和朝贡贸易,以郑和下西洋所显示出来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中国这时完全可以像西方那样,出现一个航海和海外贸易大发展的热潮。

劳民伤财的朝贡贸易

依靠国家强力维持的朝贡贸易,从不可虑经济法则的要求。朝贡贸易对中国只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经济价值。

朝贡贸易中明廷的“给价”与番货实际价值差别巨大,有时甚至高出时价五至十倍,久而久之,不能不引起有关人士的忧虑。不难想见,这种危害国家经济利益的“贸易”方式,所遇到的阻力必然越来越大。它不具有持续发展的内在经济动力,而只能在短期内靠专制力量勉强维持。

此外,外国贡使一到市舶司,一应接待和宴劳诸事皆由市舶官员负责。在陪送贡使进京时,还要由明廷派人代送贡物。贡使走到哪里,哪里的地方官就要宴请,还要征集老百姓为贡使运送物品。即使是农忙季节,也不得丝毫怠慢。因此,贡使入京便骚扰一路,给沿途老百姓造成很大负担。当时有大臣在奏疏中说:

沿路有司出车载运,多者百余辆。男丁不足,役及女妇。所至之处,势如风火,叱辱驿官,鞑挞民夫。官民以为朝廷招怀远人,无敢与较,其为骚扰不可胜言。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为贡使运送货物当成了一项政治任务,不容讨价还价,不计经济损失。更有甚者,不少贡使故意沿途滞留,以便趁机采买一些所需之物,从而更给沿途军民增加了不少负担。自永乐以后,东昌府(山东聊城)便处于贡使入京要道,故受害颇深。当地一县民上疏说:“递年进贡,去而复来,经过驿传,凡百需索。稍不满其所欲,辄持刀棍杀人。甚至乘山东饥荒之际,盗买流民子女,满载而去,害民亏国,良可痛恨。”这种情况自然要遭到广大臣民的反对。

而由于明王朝的“蛮夷来赏条例”十分优厚,以至各国贡使贪得无厌,不断讨要赏赐,甚至要求提供路费银两。特别应指出的是,赏赐物品都极求精好华美。在专制帝王的淫威之下,各衙门不敢疏忽。他们都不惜工本,使产品力求精致,以“足称御用”。在这种情况下,“四方蛮夷朝贡之使相望于道,实疲中国”。

明王朝对待外国贡使极尽优厚之能事,不仅赏赐极丰,而且对贡使的额外“奏讨”也尽可能满足。例如,日本当时因为缺铜钱,就不时向明廷“奏讨”,希望多赐给一些铜钱,一般都能如愿以偿。有一次,日本贡使本来已带赏赐物品回国,留在中国的一条船上的日本使者又奏称:“海上遭风,丧失方物,乞如数给价回国,庶王不见其罪。”一些大臣认为这是一种无赖行为,应予以拒绝,成化皇帝海上补赐绢和彩缎等物。但日使又“奏讨”铜钱,成化皇帝又赐铜钱5000贯,日使仍不满足,成化皇帝只好又赐铜钱500贯,日使这才回国。有的国家借口缺船,或朝贡船只损坏,还要求明廷赐给朝贡船只。

这种优厚的赏赐对各国有很大的吸引力。“诸番贪中国彩帛,且利市易,络绎道途。”海外国家既然毕恭毕敬地前来“称藩纳贡”,明王朝自不好断然拒之门外。例如撒马尔罕,虽然原定五年一贡,但其不肯遵守,明廷对此也毫无办法。朝鲜更甚,虽令其三年一贡,但从不遵行。因关系特别密切,破例允许其一年一贡,而实际上却是一年数贡。

占城(越南南部)的求贡之心非常感人。正统元年规定其三年一贡,但占城一直不肯遵守。正统十一年,明廷再次诘责其贡使。贡使称:“先王已逝,前敕无存。”但此后仍每年来贡。正统十三年附表称:“昔先王捐馆之时,尝有遗嘱,令臣继承先志,尽忠天朝,无亏岁贡??故宁受违诏之愆,再奉今年之贡。”这种贪图厚利而急切求贡的心理,正所谓“慕贡锋农望岁”。

在这种贡使蜂拥而至的情况下,明廷用于赏赐的物品数量自然十分巨大,致使“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值得注意的事,外国贡品多是供玩赏的奇珍异宝,珍禽异兽,与国计民生没什么益处。例如,朝鲜居然在两个月内,连续三次进贡的都是鸟,还寄望能得到厚裳。而忽鲁谟斯国则每年都进献狮子、长颈鹿等动物。这些东西,价值不高,对国计民生也毫无用处。

而中国用于赏赐的则主要是绢、帛等丝织品,另外就是瓷器、银和钱钞等物。拿这些有用之财换取那些无用之物,显然对国家经济不利。弘治时一个大臣就上表说:“以彼无用之物,易此有用之财??臣等窃为朝廷惜之。”

全面考察一下明代的历史就会发现,在朝贡贸易兴盛的明朝前期,白银呈外流趋势。郑和为了“招徕诸番”,仅前六次下西洋即用去白银六百万两。白银在明朝前期显得比较

紧缺,与这种朝贡贸易当有一定关系。很明显,这种慷国家之慨的朝贡贸易危害国家经济,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遗憾的是,以这种厚往薄来买友谊的办法,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由于这种关系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所以显得非常脆弱。外国既然付出了“称藩纳贡”的代价,中国多给些东西似乎理所当然。当明廷不胜其浩繁而加以裁剪的时候,外国就大为不满。朝贡国后来因感到无利可图,即干脆不再来贡。

由于明廷把海外贸易严格地限制在朝贡贸易的范围内,严重地妨碍了私人海外贸易,限制了海外市场的扩大。这自然也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因而也延缓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滋生和成长。

搜索更多关于: 愚蠢虚荣的朝贡贸易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厉行海禁,“片板不许下海”。另一方面,他又需要“万邦来朝”,以树立自己“天朝上国”的天子形象,于是便遣使四出“广加招徕”,要周边国家“称藩纳贡”。各国便借朝贡之机,与明王朝进行大获益处的物品交换活动。这就出现了所谓“朝贡贸易”。为了体现我“天朝”地大物博、“怀柔远人”的博大胸襟,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便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方针,后世皇帝奉为“祖训”,遵行不改,成了朝贡贸易中的指导思想。 毫无经济价值的朝贡贸易 贡使所带物品,分贡品和私物两种。贡品由贡使代表其国王奉献给中国皇帝,中国皇帝则对其大加赏赐。为使这种活动与“天朝”皇帝身份相符,这种赏赐自然都很优厚。 除了贡品外,贡使还附带了大量的私物。对于私物的处置分为两类,一类由明廷“给价”收买,另一类则许贡使自行交易。而这种“给价”一般都高出时值甚多。因为贡使附带私物越来越多,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