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责任心培养结题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小学生“责任心”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生“责任心”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曾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小学教育是为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教育,儿童阶段又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注重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会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告诉我们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说明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容乐观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首先占有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谁就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然而,现代化在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东西。个体发展中已表现出对社会需要的诸多不适应,人的某些方面的能力出现不断退化。
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青少年中的责任意识普遍比较薄弱的现
象,不容忽视: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究其原因,首先是我国的特殊国情所致。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学生易焦躁、任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如:缺少起码的文明素养,无团队精神,自制力差,经不住挫折。在生活方面:他们行为散漫、不守规矩、随心所欲,更不懂得如何利用身边的小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是家庭的中心,是爸爸妈妈生活的主宰,他们已经习惯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不必考虑后果,他们缺乏关心、宽容、体谅他人的心??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长辈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和长辈,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另外,社会上一些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诚信明礼”成了骗人的幌子,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也是影响青少年责任心形成的重要原因。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二1、理论基础: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就确
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他们还提出现代教育目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从不同的方面对现代教育提出了要求。其中的“学会做人”应该是教育的核心;黑格尔认为道德就是关系、要求和应当,应当就是人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也表明,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培养自己的道德责任感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在社会关系中,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就确切无疑地指出了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 2、政策依据: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为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奠定了基础。
200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意见》还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心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学校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
《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都明确提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其背景在于社会上责任意识缺失的危
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谈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时指出:要使学生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2003年2月在广州进行讲座时谈到,在一次就“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的调查中,大多数校长和教师在十三个方面基本素质中选择了“责任感和道德”。其中的“责任感”,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的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规范,具有责任感、义务感、公民感、道德感、法制意识、社会公德、科学的态度。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内容:1、自我责任心:自主、认真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自己生活的负责,珍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2、他人责任心:心中有他人,对他人负责。
3、对社会负责:承担家庭责任,对家庭负责。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集体负责。讲公德、守规则,对社会负责。
4、自然责任心: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负责。 方法: 1、
行动研究法:1)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
中有关诚信、责任心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