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冲刺:阅读理解型问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答案】
解:(1)由图2得,甲从A步行到D,用了0.8h,步行了1.6km,则甲步行的速度=而甲步行到C共用了1.8h,步行了2.6km, 所以甲在D景点逗留的时间=1.8-0.8-1.6=2(km/h), 0.82.6?1.6=1-0.5=0.5(h), 2所以甲在每个景点逗留的时间为0.5h; 甲在C景点逗留0.5h,从2.3h开始步行到3h,步行了(3-2.3)×2=1.4km,即回到A处时共步行了4km,画图;
(2)由(1)得甲从C到A步行了(3-2.3)×2=1.4km, 而C到A的路程为0.8km,
所以C,E两点间的路程为0.6km;
(3)他们的约定能实现.理由如下: ∵C,E两点间的路程为0.6km, ∴走E-B-E-C的路程为0.4+0.4+0.6=1.4(km),走E-B-C的路程为0.4+1.3=1.7(km), ∴乙游览的最短线路为:A→D→C→E→B→E→A(或A→E→B→E→C→D→A),总行程为 1.6+1+0.6+0.4×2+0.8=4.8(km), ∴乙游完三个景点后回到A处的总时间=3×0.5+而甲用了3小时, ∴乙比甲晚0.1小时,即6分钟到A处, ∴他们的约定能实现.
4.8=3.1(h), 3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问题情境:将一副直角三角板(Rt△ABC和Rt△DEF)按图1所示的方式摆放,其中∠ACB=90°,CA=CB,∠FDE=90°,O是AB的中点,点D与点O重合,DF⊥AC于点M,DE⊥BC于点N,试判断线段OM与O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探究展示:小宇同学展示出如下正确的解法: 解:OM=ON,证明如下:
连接CO,则CO是AB边上中线, ∵CA=CB,∴CO是∠ACB的角平分线.(依据1) ∵OM⊥AC,ON⊥BC,∴OM=ON.(依据2) 反思交流:
(1)上述证明过程中的“依据1”和“依据2”分别是指:
依据1: 依据2: (2)你有与小宇不同的思考方法吗?请写出你的证明过程. 拓展延伸:
(3)将图1中的Rt△DEF沿着射线BA的方向平移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使点D落在BA的延长线上,FD的延长线与CA的延长线垂直相交于点M,BC的延长线与DE垂直相交于点N,连接OM、ON,试判断线段OM、ON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思路点拨】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性质得出即可; (2)证△OMA≌△ONB(AAS),即可得出答案;
(3)求出矩形DMCN,得出DM=CN,△MOC≌△NOB(SAS),推出OM=ON,∠MOC=∠NOB,得出∠MOC- ∠CON=∠NOB-∠CON,求出∠MON=∠BOC=90°,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与解析】
(1)解: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或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证明:∵CA=CB, ∴∠A=∠B,
∵O是AB的中点, ∴OA=OB.
∵DF⊥AC,DE⊥BC, ∴∠AMO=∠BNO=90°, ∵在△OMA和△ONB中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
∴△OMA≌△ONB(AAS), ∴OM=ON.
(3)解:OM=ON,OM⊥ON.理由如下: 连接CO,则CO是AB边上的中线. ∵∠ACB=90°, ∴OC=AB=OB,
又∵CA=CB,
∴∠CAB=∠B=45°,∠1=∠2=45°,∠AOC=∠BOC=90°, ∴∠2=∠B, ∵BN⊥DE, ∴∠BND=90°, 又∵∠B=45°, ∴∠3=45°, ∴∠3=∠B, ∴DN=NB.
∵∠ACB=90°,∴∠NCM=90°. 又∵BN⊥DE,∴∠DNC=90° ∴四边形DMCN是矩形, ∴DN=MC, ∴MC=NB,
∴△MOC≌△NOB(SAS), ∴OM=ON,∠MOC=∠NOB,
∴∠MOC-∠CON=∠NOB-∠CON, 即∠MON=∠BOC=90°, ∴OM⊥ON.
【总结升华】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题目比较好,综合性也比较强. 【阅读理解型问题 例2】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6.如图①,小慧同学把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即△OAB)放在直线l1上,OA边与直线l1重合,然后将三角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点B运动到了点B1处;小慧又将三角形纸片AO1B1绕B1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点A运动到了点A1处,点O1运动到了点O2处(即顶点O经过上述两次旋转到达O2处).
小慧还发现:三角形纸片在上述两次旋转过程中,顶点O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两段圆弧,即弧OO1
和弧O1O2,顶点O所经过的路程是这两段圆弧的长度之和,并且这两段圆弧与直线l1围成的图形面积等于扇形AOO1的面积、△AO1B1的面积和扇形B1O1O2的面积之和.
小慧进行类比研究:如图②,她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OABC放在直线l2上,OA边与直线l2重合,然后将正方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即点B处),点C运动到了点C1处,点B运动到了点B1处;小慧又将正方形纸片AO1C1B1绕B1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按上述方法经过若干次旋转后,她提出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若正方形纸片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3次旋转,求顶点O经过的路程,并求顶点O在此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图形与直线l2围成图形的面积;若正方形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5次旋转,求顶点O经过的路程;
问题②:正方形纸片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多少次旋转,顶点O经过的路程是请你解答上述两个问题.
41?202π? 2
【思路点拨】
①根据正方形旋转3次和5次的路径,利用弧长计算公式以及扇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②再利用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4次旋转得出旋转路径,进而得出 转次数.
【答案与解析】
解:问题①:如图,正方形纸片经过3次旋转,顶点O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三段圆弧OO1,O1O2,O2O3,
即可得出旋
90???190???2?2??2??1??. ?? 所以顶点O在此运动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1801802??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