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冲刺:阅读理解型问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中考冲刺:阅读理解型问题—知识讲解(提高)
【中考展望】
阅读理解型问题在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应该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它要求学生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或一个新的数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或提供新闻背景材料等.考查内容既有考查基础的,又有考查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这类问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内容丰富,超越常规,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不仅能考查同学们阅读题中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能考查同学们获取信息后的抽象概括能力、建模能力、决策判断能力等.同时,更能够综合考查同学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方法点拨】
题型特点:先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理解,再设立新的数学概念,新概念的解答可以借鉴前面材料的结论或思想方法.
解题策略:从给的材料入手,通过理解分析本材料的内容,捕捉已知材料的信息,灵活应用这些信息解决新材料的问题.
解决阅读理解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材料中隐含了什么新的数学知识、结论,或揭示了什么数学规律,或暗示了什么新的解题方法,然后依题意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或用归纳、演绎、类比等进行计算或推理论证,并能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阐述自己的思想、方法、观点.展开联想,将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进行迁移,建模应用,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 阅读理解题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方法模拟型——通过阅读理解,模拟提供材料中所述的过程方法,去解决类似的相关问题; (2)判断推理型——通过阅读理解,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纳概括;按照对材料本质的理解进行推理,作出解答;
(3)迁移发展型——从提供的材料中,通过阅读,理解其采用的思想方法,将其概括抽象成数学模型去解决类同或更高层次的另一个相关命题.
【典型例题】
类型一、阅读试题提供新定义、新定理,解决新问题
1.问题情境:
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则第2012个图共有多少枚棋子?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建立模型:
有些规律问题可以借助函数思想来探讨,具体步骤:第一步,确定变量;第二步: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象;第三步:根据函数图象猜想并求出函数关系式;第四步:把另外的某一点代入验证,若成立,则用这个关系式去求解. 解决问题:
根据以上步骤,请你解答“问题情境”.
【思路点拨】
画出相关图形后可得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设出直线解析式,把任意两点代入可得直线解析式,进而把x=2012代入可得相应的棋子数目.
【答案与解析】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解:以图形的序号为横坐标,棋子的枚数为纵坐标,描点:(1,4)、(2,7)、(3,10)、(4,13)依次连接以上各点,所有各点在一条直线上, 设直线解析式为y=kx+b,把(1,4)、(2,7)两点坐标代入得 ??k?b?4,
?2k?b?7?k?3 解得?,
b?1? 所以y=3x+1,
验证:当x=3时,y=10.
所以,另外一点也在这条直线上. 当x=2012时,y=3×2012+1=6037. 答:第2012个图有6037枚棋子. 【总结升华】
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根据所给点画出相应图形,从而判断出相应的函数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1,A,B,C为三个超市,在A通往C的道路(粗实线部分)上有一D点,D与B有道路(细实线部分)相通.A与D,D与C,D与B之间的路程分别为25km,10km,5km.现计划在A通往C的道路上建一个配货中心H,每天有一辆货车只为这三个超市送货.该货车每天从H出发,单独为A送货1次,为B送货1次,为C送货2次.货车每次仅能给一家超市送货,每次送货后均返回配货中心H,设H到A的路程为xkm,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为ykm.
(1)用含x的代数式填空: 当0≤x≤25时,
货车从H到A往返1次的路程为2xkm,
货车从H到B往返1次的路程为 km, 货车从H到C往返2次的路程为 km, 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y= . 当25<x≤35时,
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y= ;
(2)请在图2中画出y与x(0≤x≤35)的函数图象;
(3)配货中心H建在哪段,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最短? 【答案】
解:(1)∵当0≤x≤25时,
货车从H到A往返1次的路程为2x,
货车从H到B往返1次的路程为:2(5+25-x)=60-2x,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货车从H到C往返2次的路程为:4(25-x+10)=140-4x, 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为:y=60-2x+2x+140-4x=-4x+200. 当25<x≤35时,
货车从H到A往返1次的路程为2x,
货车从H到B往返1次的路程为:2(5+x-25)=2x-40, 货车从H到C往返2次的路程为:4[10-(x-25)]=140-4x, 故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为:y=2x+2x-40+140-4x=100; 故答案为:60-2x,140-4x,-4x+200,100;
(2)根据当0≤x≤25时,y=-4x+200, x=0,y=200,x=25,y=100, 当25<x≤35时,y=100; 如图所示:
(3)根据(2)图象可得:
当25≤x≤35时,y恒等于100km,此时y的值最小,得出配货中心H建CD段,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最短为100km.
类型二、阅读试题信息,归纳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2.[背景资料]
低碳生活的理念已逐步被人们接受.据相关资料统计:
一个人平均一年节约的用电,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18kg; 一个人平均一年少买的衣服,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6kg. [问题解决]
甲、乙两校分别对本校师生提出“节约用电”、“少买衣服”的倡议.2009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共60人,因此而减排二氧化碳总量为600kg.
(1)2009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2)2009年到2011年,甲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每年增加相同的数量;乙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每年按相同的百分率增长.2010年乙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是甲校响应本校倡议人数的2倍;2011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总人数比2010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总人数多100人.求2011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减排二氧化碳的总量.
【思路点拨】
(1)设2009年甲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为x人,乙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为y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
(2)设2009年到2011年,甲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每年增加m人;乙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每年增长的百分率为n.根据题目中的人数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