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创新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叶辉有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04期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都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中学阶段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中学化学教学可以通过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的现象和本质以及规律等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化学创新教育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在课堂教学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反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的习惯。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计划,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创新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运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才是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教学中要注重理念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如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用开放性习题,训练创新能力
开放性习题旨在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去分析、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利用开放性习题,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