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美术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简答(商丘师院)

民间美术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简答(商丘师院)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5 0:57:06

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刺绣兴起原因:第一、说到刺绣不能不说丝织,可以这么说,是丝织的产生和完美造就了剌绣的诞生。第二、社会等级制度的强化和人类审美感的提高、商品制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苏绣的艺术特点:1)苏绣是构思巧以苏州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2)从艺术欣赏角度看苏绣具有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艺术特点。3)在表现物象时,善留“水路”使层次分明,花样轮廓整齐。4)技法和针法上是褪色无道,均匀熨帖,丝缕分明,毛片轻盈。 蜀绣:蜀绣,亦称“川绣”,指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刺绣。 “蜀”自古就有“蚕丛国”的称号,盛产丝绸。有史料记载蜀绣兴于秦汉时期的川西平原。因四川古称蜀,故蜀中之绣称为蜀绣。(艺术特点)蜀绣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蜀绣艺术特色在于淳朴明丽,富有民间色彩。

湘绣:湘绣是以中国画为蓝本,生动写实,色彩明快,且要做到“平、齐、密、匀、细、短、亮、洁”。湘绣注重突出绣线的光学特性,抓住本质,精细入微刻画物象的外形和特质,以造成远观气氛浓厚,近看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

粤绣:其特色有五: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

三是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图案工整,富于夸张;常用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一类有地方特色的题材。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绣工多为男工所任。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形成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体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侵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习惯把这类陶器成为“唐三彩”。

陶与瓷的区别:一,烧成温度不同。二,坚硬程度不同。三,使用原料不同。四,透明度不同。五,釉料不同。

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所体现出的“本元文化”特质,可为现代设计全面提供传统文化营养,特别是民间美术造物思想和审美原则等精神层面上的精髓,可与现在高科技形成互补。

五大名窑以及特点

五大名窑:官窑、哥窑、汝窑、钩窑、定窑

1.官窑:紫口是北宋官窑一大特点,裹足支烧器低有芝麻钉痕迹是另一大特点。

2.汝窑:1)釉色青而润泽 2)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 3)通体有极细的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 4)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

3.哥窑:哥窑产品最大的特点,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及碎”,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的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黄色产品。紫口铁足是另外一个特性。

4.定窑:为民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袖色润泽,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盘碗因复烧形式泪痕之特点。 5.钩窑:有关钩窑,民钩窑之分,建于北宋初年。

六大窑系:北方的定、钧、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有浙江的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 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属生产请辞的耀州窑系。

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成为瓷器。

景德镇窑: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 定窑:是以烧制白瓷为特色的窑系,烧黑釉,酱釉瓷器,称“黑定”,“紫定”。 钧窑: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无双”的特点。 龙泉窑:属南方青瓷,以釉色及造型取胜,尤以青釉见长,最具代表的釉色是梅子青与粉青。 判:1 中国民间美术吉祥艺术是在漫长的封建农耕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使启蒙上了一浓厚的封建文化色彩,不乏宿命,蒙昧之心性。但揭开这层封建意识的面纱其本质的主题仍是显露直接浓重的生命光彩,生存,生殖和繁衍仍是求祥纳吉德根本所在,天人合一,混沌阴阳,象征隐喻,这都是民间传统文化惯用的思维方式和想象逻辑。

2 礼花是贴或摆放在礼物上的剪纸。门笺是节庆时张贴在门窗横梁上的一组剪纸。又叫挂笺,五个为一组。

3 河北蔚县剪纸,相传200多年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

4 皮影的面部都是刻画的重点,面部造型一般为五分面(正侧面),少部分为六分面、八分面甚至十分面(正面)。

5 陕西皮影,山西是中国皮影的发祥地,皮影艺术普及、成熟。工艺严谨、制作精美,有成套的雕刻技法。色彩丰富,造型风格分东路和西路。东路皮影造型夸张大胆、小巧精致,一般高约33cm,11个关节,头与身体的比例为1:5,突出脸部表现,是指性格鲜明。生旦角色皆为鼻尖口小,并用朱红点缀若有若无,女性形象极尽妩媚之态。造型单纯既具有写实性,又有装饰性。

6 色彩璀璨,针法多样的山西民间刺绣:晋南民间刺绣千百年延绵传承,不断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完整的体系,内容丰富,色彩鲜明,构图严禁,针法多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中国气氛。

7 民间陶瓷“至唐而始有窑名”而宋代以前,窑场皆为民窑性质。 论述:陶与瓷的区别

陶瓷就是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而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则叫瓷器。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做陶瓷。一目了然的办法就是:瓷器质地光洁细腻,淘气比较粗糙。区别就是原料和烧成温度不同,烧陶所需的温度较高,瓷的所需温度则比较低。 1.烧成温度不同:陶瓷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与瓷器,最低基本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达到1400℃左右。

2.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坯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3.使用原料不同:陶器用一般黏土烧成,瓷器用特定材料高岭土做坯。 4.透明度不同:陶器不透明,瓷器半透明。

5.釉料不同:陶器有挂釉不挂釉之分,而瓷的釉料有两种;1)高温下一次烧成 2)也可挂低温釉,2次低温烧成。

论述:宋代出现的民间美术及发展状况如何

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中,民间美术占有重要地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的宋代的民间美术在我的民间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宋代的民间美术形式主要有:剪纸、皮影、木版画、刺绣、织锦、印染、陶瓷、玩具、雕塑等。

剪纸: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之间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用陶瓷更加精美;

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板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宋代出现了行业性质的剪纸和用于工艺装饰的剪纸,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

皮影: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皮影戏在宋代进入成熟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影戏的“第一繁荣期”。宋代皮影戏已在中国城市普及,影人雕刻已从素纸雕镞发展成刻皮设色。与说唱艺术结合,宋代皮影雕刻已成为专门的行业。在艺术形成了皮影人物造型原则:公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行。

木版画:北宋,市民阶层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都刺激了年画的发展,从而使木板年画达到了鼎盛的局面。到南宋时期,门神的题材不再是单一的武门神了,开始有了文门神。 刺绣:宋代是手工刺绣发达至高峰的时期,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画绣方面,更是堪称绝后。绣画手院体画影响,山水、楼阁、花鸟、人物等绣花构图简练,生动形象,设色精妙。绣画及绣法书流行,花鸟绣画达到成熟期。宋代设立文绣院。徽宗皇帝又设绣画专科,绣画成为独立的艺术创作,南宋时苏杭、成都设立锦院。官营刺绣中心已向南方。元代在大都也设文绣局。宋代改良了工具和材料,食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针法及精密,色彩运用淡雅素净。针法在南宋已达十 五、六种之多。

织锦:苏州织锦始于五代,到了宋代以发展的相当兴盛。特别是宋高宗南渡以后,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移到了江南地区,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在苏州织锦中出现了一种极薄、极细的供装裱书画品种。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制造署。壮锦生产于宋代,又称”僮锦“”绒花被“较为厚实,壮锦的花纹接近剪纸的纹样。

印染:到了宋代,我国的印染技术已经比较全面,色谱也较为齐全,色谱也较齐备。由于宋代防染技术的不断发展,民间已有石灰和豆粉调成浆,作为防染剂代替蜡,产生”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时称”药斑布“。同时,开始将镂空花板改作桐油竹纸代替以前的木板,使印花纹更加精细。这便是后来民间广泛流行的蓝印花布。

陶瓷: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瓷窑遍及南北各地,除青、白两大窑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还有耀州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具。各领风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局面,是我国陶窑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

玩具:泥玩具在宋代有了重大的发展,出现以制作泥玩具为业的民间艺人,泥玩具成为商品,宋代的主要泥玩具是磨喝乐和黄胖。宋代是我国风筝的发展阶段。宋代时期民间放风筝已是一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文人墨士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题材。到了宋代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雕塑:宋代石窑开凿减少,寺庙造像缺乏唐代的规模与气势,宋代雕塑主要体现在众多但并非主要礼拜对象的罗汉像上,使宋代佛教雕塑呈现世俗化趋势;宋代雕塑手法与样式的整体风格失去唐代雄健奔放的气概;各种小型雕塑蓬勃发展,体现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和惊人的雕刻机巧。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刺绣兴起原因:第一、说到刺绣不能不说丝织,可以这么说,是丝织的产生和完美造就了剌绣的诞生。第二、社会等级制度的强化和人类审美感的提高、商品制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苏绣的艺术特点:1)苏绣是构思巧以苏州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2)从艺术欣赏角度看苏绣具有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艺术特点。3)在表现物象时,善留“水路”使层次分明,花样轮廓整齐。4)技法和针法上是褪色无道,均匀熨帖,丝缕分明,毛片轻盈。 蜀绣:蜀绣,亦称“川绣”,指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刺绣。 “蜀”自古就有“蚕丛国”的称号,盛产丝绸。有史料记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