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测量课程标准模版
附件2 理论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课程标准
(红色内容是对项目的说明,不要保留;字体、段落格式依据参考格式,不要更改)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核性质 二、课程定位与作用
(一)课程定位
课程是××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专业方向课程等)
(二)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此处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哪些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
三、课程设计理念
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
阐述学生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知识目标】
5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按“了解、基本了解”、“理解、基本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写明课程对知识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测试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搜集等 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五、课程内容设计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等学习目标。以学习情境课程为例,可采用下表格式(供参考),表格若是跨页,请插入分页符。
序号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 学习目标 教学法设计 建议学时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对任课教师的教师资格、专业背景、教学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二)教学硬件环境要求
说明实施课程教学,对校内外实验、实训环境的条件要求。
6
(三)教学方法建议
提出本课程各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二)网络资源建设,如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资源;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等; (四)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教学文件和资料、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专业期刊等。
八、其他说明
标准中未涵盖的问题的说明。
7
附件3 实践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课程标准
(红色内容是对项目的说明,不要保留;字体、段落格式依据参考格式,不要更改)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授课学期 考核性质 二、课程定位与作用
(一)课程定位
课程是××专业的(专题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二)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此处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什么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
三、课程设计理念
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参照行业企业工作过程,选取集中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实践项目设计,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
经过实践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学生得到哪些方面的实际训练,掌握那些基本操作技能,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