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原课后题答案(2016带目录)
附庸吗?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审慎,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3)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4)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五、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
21
学原理评价此观点
1)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出一国或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x0d
2)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或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其主要根据:一是促使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诸多因素,如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世界贸易、金融、对外投资的空前扩大,经济贸易的自由化趋向,以及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无不是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是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经济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但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居主导地位,当今世界市场通行的“惯例”,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游戏规则”也基本上是由它们确定的,反映了它们的利益和要求;三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要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简而言之,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所主导和推动的,资本主义也正在利用全球化的条件,进行新一轮对外扩张.\\x0d
3)应该承认,当今的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能分开的,当西方国家以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推进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时,也必然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张到全球.实际上,资本主义自从诞生以来,就不断向全世界扩张,它的最终目的是把全球资本主义化,或以资本主义统治全世界.资产阶级的这种奢望和这个目标,到今天没有放弃,相反,它们正在利用它们高水平的科学和生产力,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以更大的努力促其实现,这集中表现在美国所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它所宣扬的“全球主义”上,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x0d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过程,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现实中经济全球化是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当然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世界经济中,虽不占主导地位,但也有一定的、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也不能忽视的.因此,我们不应当把当今的全球化,说成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或美国化,而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x0d
5)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
22
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存在依赖的的危险.经济全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六、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变化的原因?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第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七、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封建社会内部可以产生资本主义的成分或因素,因为这两种生产关系都具有同样的私有性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却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成分,因为这的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是根本对立的。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答: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其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使它丧失自己原有性质。我们在分析科学社会主义问题的时候也决不能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内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保持其质的规定性和自身的存在,一旦
23
否定的方面取得了支配地位,也就达到了对事物自身的否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仍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强调在资本主义的自行扬弃过程中将释出“新社会的因素”、“新的经济制度要素”。早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正在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做好日益完备的物质准备,出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渡点或过渡形式。
但是,我们却并不能由此得出:在资本主义内部产生了社会主义成分的结论。更不能由此得出资本主义正经由这些“新社会的因素”、“新的经济制度要素”的不断积累,不断地发生部分质变而自行进入社会主义的结论。因为,这种扬弃仅仅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它“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之间的对立,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虽然 “新的经济制度要素”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了缺口,但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这些“新社会的因素”的地位和影响是受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所制约的。所以,马克思又强调指出,它“当然到处都再生产出并且必然会再生产出现存制度的一切缺点”,从而在性质上也是不能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公有制等量齐观的。
这些“新社会的因素”、“新的经济制度要素”的不断积累既可以调节、缓解生产资料资产阶级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羁绊和制约,可以使资本主义继续容纳和发展生产力,可以使资本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得到相当程度的缓和,但不可能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成分。
八、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答: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化生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决定了它必将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为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